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康定斯基的作品分析_康定斯基作品赏析

tamoadmin 2024-06-18 人已围观

简介1.[克里姆特:我尤其关注女人]克里姆特作品赏析2.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3.死与火的名画赏析4.湖上的作品赏析5.古诗赏析求解看不懂西方名画?6本书轻松入门西方艺术《波普艺术》作者/[美] 杰米·詹姆斯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总觉得艺术跟普通人离得很远?那或许这本《波普艺术》是你的菜!“波普艺术”,又被称为不动脑子的艺术,因为这种艺术擅长把美丽的东西融合到一起,然后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配色冲击

1.[克里姆特:我尤其关注女人]克里姆特作品赏析

2.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3.死与火的名画赏析

4.湖上的作品赏析

5.古诗赏析求解

康定斯基的作品分析_康定斯基作品赏析

看不懂西方名画?6本书轻松入门西方艺术

《波普艺术》

作者/[美] 杰米·詹姆斯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总觉得艺术跟普通人离得很远?那或许这本《波普艺术》是你的菜!“波普艺术”,又被称为不动脑子的艺术,因为这种艺术擅长把美丽的东西融合到一起,然后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配色冲击你的眼球! 本书直接简单粗暴地解读了波普艺术史上最重要的4日件作品,并且配以大尺寸全彩图,让你收获一种非常简单的,审美上的快乐!

豆瓣评分 8.1

《大话西方艺术史》

作者/意公子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30000多年西方艺术史的精髓,从艺术的起源、西方文明的源头开始,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再到浪漫派、印象派乃至20世纪之后的当代艺术,这些名目繁多的流派、艺术家和代表作,经由意公子轻松有趣的解读逐一串连,配合书中丰富精美的以及关键词索引附录,满足你阅读的不同需求。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找到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这本句句有梗的极简艺术史,你值得拥有。

豆瓣评分 7.7

《这就是马蒂斯》

作者/[英]凯瑟琳·英格拉姆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适合各年龄层读者阅读的艺术启蒙经典。马蒂斯,野兽派画家****,喜欢用极致鲜艳的色块,在画作中释放出野兽一样的生命力。他这么形容自己的作品,我的作品好像一种抚慰,像一种稳定剂,或者像一把合适的安乐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劳。翻翻这本书吧,去看看这位大神的作品,你会在艺术中被治愈,在静止的画作里,感受到鲜活的、流动的生命能量! 你将被那种生命最本真、狂野的活力之美深深冲击!

豆瓣评分 7.9

《达达与超现实主义》

作者/[英]马修·盖尔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这本艺术史讲的是“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是达达主义的延伸),西方艺术中最离经叛道的流派。这个流派拒绝传统审美,甚至拒绝约定俗成,追求意念自由释放奇怪的主题、无序的色块、难以理解的诗歌、别具内涵的雕塑。与专业人士一起了解20世纪现代艺术的“叛逆”潮流,展现艺术家们的奇思妙想,欣赏不拘一格的艺术创作,赏析达达与超现实主义的表象与内涵。

豆瓣评分 9.3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的诞生》

作者/[法]西尔维·吉拉尔-拉戈斯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康定斯基,抽象派艺术的先驱人物! 他是第一个把飘渺的个体感受,与真实的色彩在画作上融合的艺术家!这本中国国家地理重磅推出的神作,就从全球各大美术馆搜集了六十余幅他的作品,并配以解读,给你彻底揭开抽象派艺术的面纱!不用担心看不懂抽象派的作品,因为“看康定斯基的作品不需要具备什么知识,只需要凝视,长久的凝视,自然想象力就会带你领会那个世界的奥秘。

豆瓣评分 9.2

《印象主义艺术》

作者/[德]英戈·沃尔特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全世界最受追捧、卖得最贵的名画,基本上都是印象派作品。那大名鼎鼎的印象派艺术到底美在哪儿?这本豆瓣9.0的神作就能简单、直接地解决你所有困惑! 它以法国印象派主义的艺术史为主线,足足展现了236位印象派艺术家及其作品,从莫奈讲到高更,从保罗讲到禁高,结合他们背后的故事,手把手带你鉴赏名作! 这本书的印刷来自老牌艺术出版社Taschen,对名家画作的还原极其逼真,书中还有知名艺术家解读,带你读懂艺术的世界!

豆瓣评分 9.0

[克里姆特:我尤其关注女人]克里姆特作品赏析

超现实主义画家保罗·克利《鱼的循环》

画的主题是表示对亡友马尔克和马克战死的纪念。画中的十字架代表上帝,水草和花象征马克,几何花纹是马尔克,而蓝色盘中的鱼,代表着克利在拿不勒斯,代表死亡的黑色背景。

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人们消费克里姆特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他作品的象征寓意以及史诗情怀则被忽略乃至忘却了。  2011年7月,美泰玩具公司推出了一款以维也纳分离派画家克里姆特的名作《阿黛尔·布洛赫·鲍尔I》为原型的芭比娃娃,名为“阿黛尔”,定价34.95美元,为市场预测者看好。阿黛尔是维也纳糖厂主的夫人,也曾是画家的赞助人。在画中,她身披黄金的衣服,眼神迷离,被称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阿黛尔的侄女阿特曼与奥地利政府打了60多年官司,最终得到了这件作品的所有权。2006年,美国的化妆品大王再以1.35亿美元买下它,刷新了世界上最贵的名画记录。其实,克里姆特的画作早已为消费者所瞩目,最著名的《吻》在宜家家居的装饰画销售中常常脱销。

2012年是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诞辰150年,欧洲艺术界对这位生前引来诸多争议的奥地利艺术家给予了极大的热情。无论在奥地利国家美术馆贝维德雷宫,还是在以私人收藏闻名的阿尔贝蒂娜宫,克里姆特的壁画、油画与素描频频出现。

近读最新出版的《马勒书信集》,得知音乐大师马勒的妻子阿尔玛曾是克里姆特的情人。他作品中那些图案,经常让人想起提琴与女人体混合的形状,其中的点和线也特别像音乐中的某种表达。1902年创作的《喜悦》(《贝多芬带饰》局部),是他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时的感受。不过贝多芬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被他转化成了人世间的欲望和爱的诉求。这幅画是他与音乐关系最直接的联结。音乐与图像之间的关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许多大师所痴迷的主题,其中包括康定斯基、克利和勃拉克等。在所有绘画实践中,只有克里姆特是半抽象、半具象的,其他人都以抽象形式传达。因为在克里姆特那里,女性作为欲望的化身,必须以形体与神情之美愉悦视觉。

说到克里姆特,国内常把他定位于画家。他的作品充满一种颓靡的味道,其中原因在于过多诱惑女性的出现。他说过,“比起我自己,我更关心别人,尤其是女性。”这样的人生与艺术信条,让他用金箔与瑰丽色彩装饰女性,其间和半裸的女性几乎都是欲望的象征。《水蛇》是幅不大的纸上作品,画中的圆形菱片将女性原始的渴望揭示出来,令女性观众也通常感到震惊。名作《吻》的前面,总会聚集众多观者。画中俯身的女人与半跪的男人几乎连成一个整体,装饰的圆环与方块遍布黑色,象征爱与死亡之间的隐秘关系。

在绘画史上,常常用表现主义、分离派的特点解释克里姆特,但这只是停在了表象层面。其实,他身上潜藏着象征主义的因素。另外,克里姆特从本质意义上还是一位有史诗情怀的画家。他从西方文化母题中汲取营养,经由与生活中相遇的女性结合后,赋予画面以象征的意味。名作《朱棣斯》(1901年)中的女人,原为犹太民族的一位英雄,她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与敌将同枕共眠,最终取下他的首级。但画中的女人半睁半闭眼睛,其性感魅力令人难忘。《女人的三个阶段》(1905年)中,婴儿、母亲与衰妇的形象暗示出人生轮回的过程。“丽达与天鹅”是古希腊的传说,宙斯化身天鹅与丽达相爱,爱尔兰诗人叶芝曾有名篇《丽达与天鹅》予以阐释。在叶芝的诗作里,西方文明的诞生如同丽达与天鹅的结合,文明的发展与之间的关系,在此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诠释。而在克里姆特展现此主题的《达娜厄》中,丰腴的大腿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中心,头发是红色的,她半梦半醒,而身边的黑棕色块里则是与死亡相关的圆环形符号。整个画面既让人感到撩拨人心的刺激感,又表达死亡与再生的降临。有人推测,画中达娜厄的模特就是阿尔玛本人,

1862年,克里姆特生于维也纳市郊,年轻时曾为剧院创作装饰壁画,以壁画家闻名维也纳。他与阿尔玛相遇时,阿尔玛才17岁。阿尔玛是位美女,有丰厚的学养,南于继父也是位画家,克里姆特得以结识阿尔玛。阿尔玛在回忆录中从不回避克里姆特是她的情人,甚至是其初吻的对象,她写道:“多么俊美,一个男子汉,精干、激进、莽撞!多么希望我们能生活存一起。”当然这段恋情遭到阿尔玛双亲的剧烈反对,两人不得不分手。5年后,阿尔玛与作曲家马勒结婚,自此彻底远离克里姆特。但她与克里姆特之间的爱已经全部进入画家的作品,一个既像幽灵又似欲望化身的女人反复出现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

克里姆特说过要表现“命运中的女人”,这个女人既象征他个人的命运,也是与文化相关的女人。我个人认为,克里姆特虽沉湎于,但超越了;他由迈上了象征的台阶,趋近史诗的方向,艺术在对自我的超越里完成蜕变,进入真正的自南王国。至于他与阿尔玛的故事如何,以及他的一生怎样被人诟病,都不再重要。艺术家穿越尘世的火焰与灰烬,把他所感所想定格在图像的世界里,这些图像发出召唤,至今没有停歇。

克里姆特开创的新艺术风格,融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也纳风情,并在21世纪继续焕发迷人的风采,《吻》的小型雕塑遍及欧洲多家博物馆商聃,许多面作的图像在水杯、雨伞等实刚物品上出现,克里姆特的作品一直备受消费者喜爱。这些商品使用的符号都看重克里姆特感官的一极,也说明我们这个时代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欲望时代人们消费克里姆特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他作品的象征寓意以及史诗情怀则被忽略乃至忘却了。(文/颜榴)

死与火的名画赏析

艺术鉴赏的提高需要长期已久的日积月累,首先要阅读大量的艺术鉴赏方面的书籍,如:康定斯基的《点、线、面》。

广泛阅读会更好,一本书再好读一千遍也只是这一本书的观点,没有选择性和对比性。更不能让自己形成鲜明的观点。

鉴赏力的高低不光是指你能否好清好坏,更重要的是你能说出自己鲜明的观点,独树一帜的论点,和旁征博引的论据。

当然理论知识和前期的指导也很重要。

我还希望你们阅读《美学与艺术鉴赏》。下面是这本书的简介:

此书系理工科院校本科生美育主干课和人文必修的教材。全书分美学概论和各门类艺术的审美两大部分,前者含美、美感、艺术三章,后者含绘画、雕塑、建筑、设计、音乐、舞蹈、影视、戏剧八章,最后归结于素质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全面提高艺术鉴赏水平,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等大学生的新要求。此书的每一章都是由专业领域造诣精深的著名学者撰写,既有高屋建瓴的把握,又有提纲挈领的概括;既可见历史的清晰脉络,又不失详细的作品赏析。。。

多读是重要的,不光要读感兴趣的,凡是别人推荐的好书都应该看看。好比古玩,只是大概知道好坏的标准和年份是没用的。眼光要从大量,多年的经验中积累。还要知晓相关的文化内容,典故。这才是大师。。

还有《艺术风格学》。

湖上的作品赏析

克利出生于音乐世家,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他曾一度在从事绘画还是音乐上进行过艰难的选择,后来选择了绘画。他是康定斯基组织的“青骑士”画派的主要成员,但与康定斯基不同的是,他没有走向完全消除物象的抽象主义绘画风格。他也探索表达物象外的绘画艺术,但是总的看来他的绘画风格多变,形式多样,很难规划到哪个具体的艺术流派中去。克利在西方绘画史上更以出色的色彩和线条的运用而备受推崇,而在绘画中运用一些神秘的符号语言,也是他最为突出的特色。克利的作品有一种别致的情趣,甚至有人评价有一种童稚的天真。但是,事实上许多作品都是画家深思熟虑后,对人生一种独特的体会和洞悟。克利有深厚的音乐素养,又加之他对建筑有特别的研究,这反映在他的绘画上就体现出音乐的和谐以及建筑的平衡感、结构感、线条感。这幅《死与火》创作于画家生命的最后年头,当时画家患了重病,生命垂危。画面上弥漫着一种浓厚的凄凉和哀愁的氛围,这不是一种主观臆断的猜测,而是画面上的艺术感染力使然。画中粗重的黑色线条隐藏着一种不堪负荷的沉重。中间有符号语言组成的苍白的人物形象,就像一个骷髅头一样,让人感受到一种死亡的预示。并且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形象的眼睛和嘴巴是由“T”、“O”、“D”三个字母组成,而这三个字母组成的“tod”一词,在德语中正是死亡的意思。克利对这个形象处理得极为特别,一方面采用了图画和文字组合的方式,看上去新颖、有趣;另一方面,这个形象从轮廓上看是个面向左的人,可在五官的处理上却是面向大家,这种反常的处理,使画面妙趣横生,也体现了画家一种别致的幽默,这扭曲的形象仿佛是画家对生命或者死亡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和反讽。这一绝妙的处理也彰显了画家的生活情趣、艺术才华、性格特征。画面的右方有一个由粗线条构建成的像我们象形文字的小人,正在刺扎这个人头,它是病毒或者疾病的象征。人物的左手托起了一个圆圈,这是太阳的象征,也是时间的象征。它表示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结局,他只是一种过程,画家会轻松面对。正如画家在给朋友写的信中写道的那样:“当然,我不是偶然地走在通往死亡的路上,我所有的作品都指向一点并且宣称,终期将至了。”因为有对人生、对死亡的深刻理解,所以画家从容面对,并且不失理智以及对生命最后的戏谑和幽默。画中的色彩有一种令人压抑的恐怖感。火红色的背景有一种死亡的气息,苍白色的人物形象仿佛是坐在血里的病人,整个画面色彩的搭配有一种古墓中壁画的陈腐之气,各种符号语言也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和玄学的味道。克利的作品有一种奇幻的色彩,不是纯粹的抽象或者写实,而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一种在画家独特个性支配下的自我的艺术。他的绘画语言和风格深刻地影响了许多的后来画家。

古诗赏析求解

在《湖上》一画中,还未完全摆脱具象。除了对淡紫色、**、白色、蓝色或黄绿色等自然色彩有强烈的感受外,还可以找到具象的细节。他想用色彩来谱曲。他个人在色彩试验中也已心醉神迷。他认为自己感悟到了一个自主的艺术世界的乐趣。他写道:我终于进入了艺术的王国,这个王国就像自然、科学、政治等王国一样,是一个自为的王国,它有它自己严格的法则。…… 此外,康定斯基还体会到作品内在因素的作用,他把这称之为艺术家灵魂的热情。说这种热情之所以能唤起观众也产生同样的热情就由于它的纯粹性。康定斯基在论著中这样写道:我们有理由希望绘画上一个纯构图的时刻,已经为期不远了。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