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温度 天气温度

未来一周气象图_未来一周天气情况的新闻报道

tamoadmin 2024-06-25 人已围观

简介1.网易新闻如何查看天气预报?2.广州大风预警最新消息广州回南天天气情况3.未来几天华南的天气情况?4.北京电视台天气预报是多久?今后异常天气出现可能更频繁  印度遭严重高温干旱,最高气温逼近50℃;持续罕见寒流暴雪冻结“北半球”;近40年来最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罗斯森林大火;热浪席卷北半球多国;强风暴“辛加”横扫欧洲;大范围泥石流夺乌干达百条人命;严重雪崩肆虐亚洲中南部;近81年来最严重暴雨洪涝致

1.网易新闻如何查看天气预报?

2.广州大风预警最新消息广州回南天天气情况

3.未来几天华南的天气情况?

4.北京电视台天气预报是多久?

未来一周气象图_未来一周天气情况的新闻报道

今后异常天气出现可能更频繁  印度遭严重高温干旱,最高气温逼近50℃;持续罕见寒流暴雪冻结“北半球”;近40年来最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罗斯森林大火;热浪席卷北半球多国;强风暴“辛加”横扫欧洲;大范围泥石流夺乌干达百条人命;严重雪崩肆虐亚洲中南部;近81年来最严重暴雨洪涝致巴基斯坦1800人死亡;强台风“鲇鱼”横行东南亚;巴西里约热内卢大暴雨创新记录。  中国刚刚度过极端天气事件极为频繁的2010年。  放眼全球,极端天气正在各地攻城略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遭受“200年一遇”的大洪灾;目前巴西已有超过800人在洪水和泥石流中丧生;斯里兰卡有36万人因洪水无家可归;日本、韩国出现数十年来的最低温。  极端天气汹涌而至,人类正面临着来自大自然的新挑战。面对考验,气象界、科学界做好了应对准备没?  极端天气发力  2010年是有记录最热一年  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潮湿、最热的一年,共有18个国家出现史上最高温,而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则经历了异常寒冷的一年。  细捋去年的异常天气事件,很多人肯定还记得: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暴雨频袭华南江南、海南遭遇罕见降水、强降水引发舟曲泥石流……  广州“5·7”特大暴雨依然历历在目。去年5月6日至7日,广州市在3个小时内降下了213.1毫米的暴雨。在那一周内,三场暴雨接踵而至,一周降雨量高达440毫米,相当于广州年降雨量的1/4,冲破广州市百年纪录。“影响范围之广、降水强度之强、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这样评价。  “2010年气候影响综合评价为较差年景。”省气象局提供的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广东各种气象灾害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约142亿元、死亡145人、失踪41人。其中,对广东影响最大的天气是强台风“凡亚比”。  去年9月21日起,“凡亚比”席卷广东大部分地区,给粤西等地造成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导致超过百万人受灾,上百人死亡或失踪;倒塌房屋1.6万间;受灾农作物面积66.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  华南地区的情况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日前公布的《2010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年降水量681毫米,比常年偏多11.1%,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年暴雨天数比常年偏多21.5%,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2010年我国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气候最异常的一年!”  事实上,极端天气在过去一年席卷全球。印度遭遇严重高温干旱,最高气温逼近50℃;近40年来最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罗斯森林大火;近81年来最严重暴雨洪涝致巴基斯坦近1800人死亡……  本月2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表公报指出,“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世界气象组织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61年到199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出了0.53℃,专家将2010年、2005年和1998年共同列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前者比后两者分别高出0.01℃和0.02℃),同时2001年到2010年也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  大量的极端天气成为2010年的显著特点。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潮湿、最热的一年,共有18个国家出现史上最高温。世界气象组织还表示,2010年非洲大部分地区、亚洲南部和西部以及北极地区的气温都高于往年,很多地方都刷新了最高温度记录,而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则经历了异常寒冷的一年。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阿斯拉尔说,计算机仿真研究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频繁,且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例如以往100年才出现一次的热浪,可能变为20年出现一次。到了本世纪末,2003年欧洲夏季极端炎热,可能不再显得很特别。  “近几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突破(有记录以来)的极值也越来越大。”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匡耀求指出。  据他分析,这种极值的不断突破是双向的,即最高气温可能会越来越高,最低气温可能会越来越低。“人们会感觉夏天的时候特别热,冬天的时候特别冷,而不只是向一个方向变化。”  全球变暖作祟?  有专家称祸首是“拉尼娜”  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之间肯定存在某种联系,但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  但对于极端天气频发的原因,全球科学界几乎莫衷一是。  出于严谨,鲜有科学家会对目前极端天气频发的具体深层次原因妄下定论。因为气候研究是一门统计科学,只有5到10年内不断重复,才能有定论。面对频发的气候灾难,气象界显然倍感压力。但对于其成因以及预测,气象界还是一筹莫展。相比圈外学者,气象专家更为忌讳回答极端天气频发成因等问题。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是事实,但它的成因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还没有定论。气象界是没法给出确切答案的!”面对南方日报记者的追问,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坦陈。  在分析2010年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原因时,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就曾表示,气候是受大气、海洋、冰雪、陆地和岩石等圈层影响的复杂系统。2010年我国天气气候异常与气候系统各圈层的异常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对于最近南半球澳大利亚、巴西等多国爆发的洪水、泥石流灾害,很多专家认为,罪魁祸首是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意为“小女孩”(圣女婴),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匡耀求介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经常交替发生。从气象统计来看,它们往往跟干旱、洪灾联系在一起。去年中国发生的西南大旱,就很可能是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在“厄尔尼诺”消失后“拉尼娜”在去年7月开始逐渐形成。  不过在气象专家看来,它们能够影响气候变化,但其影响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区,并不能完全作为解释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原因。  从目前来看,认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是由全球变暖所导致的学者占多数。但对于其中机理,目前整个科学界尚无令人信服的成果和结论。  宋连春也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极端事件增多、增强的大背景。近百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不仅表现在气温升高,也表现在气温变率加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过去几十年一遇的极端事件更为频繁地出现,不仅会出现高温、热浪,极端冷事件也会出现,寒冷地区暴风雪的强度和频率增加,温暖地区暴风雪强度也会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在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杜尧东看来,这个命题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证伪。“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之间肯定存在某种联系,但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正从某些极端气候事件反馈过来,这被视为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极端天气就像“坏小子”考验各国政府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阿斯拉尔表示,早在1990年,气候模型已经预测到:在一个变暖的地球上将会出现更强和更频繁的极端气象事件。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首份评估报告称,高温事件的出现频率在未来将更频密,寒冷事件在当时预计出现频率会降低。空气流动的不断变化和它覆盖范围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也有所涉及,但是报告认为难以预测。  事实上,极端天气就像是一个个调皮捣蛋的“坏小子”,不仅在广东、在中国,就是在全球,目前也对此基本束手无策。  林良勋分析,异常天气分两种:渐进性天气和突发性天气。前者指的是一个累积过程所产生的,比如去年气温走低,使广东气温比历史上常年同期偏低3℃—4℃,还有干旱形成等。后者则指的是短时间产生的强烈天气,比如台风、雨等。  “对于渐进性极端天气,我们会有一个观察时期,在发生过程中会对其进行统计和监测,能够适时提供一些预测、预报和预警。”林良勋说,但对于后者,气象预报部门目前还难以准确预测。  从某个角度说,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对人类征服自然过程的历史,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自然似乎正在逐步被驯服,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正从某些极端气候事件反馈过来,这被视为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位。  在这一新的历史历程中,包括气象学家在内的全球科学家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作为领衔广东气象预报领域的知名专家,林良勋表示,气象界要从全球气候变化当中去捕捉一些可能会发生极端气候事件的信号,比如在拉尼娜年和厄尔尼诺年会发生什么样的气候变化,还有青藏高原气温的变化、北极冰盖厚度和面积的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研究,“去找一些前期信号,然后尽早提前发现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  其次是做好预报预警工作,通过气象监测,在事件发生临近时向公众社会提供决策,包括如何去面对这种极端气候事件,不仅要防风防雨,还要防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气候和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宋连春表示,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是突然的、急剧的,极端气候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人类社会必须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

网易新闻如何查看天气预报?

1980年7月7日,电视节目《天气预报》诞生了,由于紧跟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因此被称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在30多个年头中,《天气预报》节目领航式地开启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先河。 首播:CCTV-1/13 每晚19:30(《新闻联播》结束后1分钟左右广告完并机播出,CCTV-1香港版播无广告版本,部分电视台转播)

重播:中国气象频道 每晚19:40(有时播无广告版本)

CRI环球购物频道 每晚21:05(纯16:9无切边,无广告) 最早的《天气预报》片头背景是中央气象台的大楼。

之所以选择这个建筑物,最直接的考虑就是直观,告诉大家天气预报就是从这里“出来”的;而且当时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模式都相对比较落后,也没有“设计理念”这样的概念,所以研发出来的三维动画科技,刚开始也是在当年还算宏伟的这座九层大楼上小试牛刀。

1988年开始有了气象卫星(FY-1极轨气象卫星),于是卫星围绕地球旋转的动画取代了中央气象台大楼。

后分别在1993年3月1日、1994年1月1日、1995年7月1日、1999年7月5日更换片头。

2001年11月5日,天气预报更换为根据季节变换的片头。

2009年9月28日,因CCTV-1高清频道开播,天气预报更换片头至现在。 1980年:开播

1979年,中央气象台副台长王世平随团到日本访问。日本当地一家气象台热情招待,晚餐被安排在一家极富特色的居酒屋,通往后厨的过道上,放了一台电视机,屏幕里正在播日语新闻。

突然,屏幕上走出个小伙子,指着背后的一幅日本地图认真讲解,屋里的日本人一下全不说话了,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屏幕,几分钟后讲解结束,大家才继续喝酒聊天。这景象让王世平吃惊不已,日方代表说,这就是日本的电视天气预报,这些气象信息由国家提供,由公司加工制作成电视节目,再通过电视向公众发布。

这让中国气象人第一次见识到以电视传播气象信息的巨大效应。在回国的路上,代表团就开始讨论,中国的天气预报也应该有电视版。

1979年开始,中央气象台和中央电视台开始协商合办天气预报电视栏目,前后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形式不沉闷,这一全新的节目形式,双方都没有经验,最后大家决定,先效仿国外。

当时,西方的气象节目大部分由气象专家来主持。央视本身主持人不多,对气象知识也不了解,就决定由气象台派人担任主持。很快,中央气象台内部开始“海选”主持人,最后筛出一男一女两个人选。34岁的韩建钢当时已经是气象台的预报员,专业知识扎实,人长得精神,虽然说话带点乡音,但很清楚,不妨碍观众理解,他成为最后选定的男主持人,女主持人则定为气象台职工李援。

1980年7月7日,《天气预报》节目在央视一套亮相,“跟新闻一样是直播,在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之间播出,时间也只有两分钟。”最初的一个半月,每天下午5点中央气象台数据一出来,韩建钢和李援就把专业术语改为通俗易懂的电视语言,半个小时后拿着墨水还没干的稿子,出发去中央电视台播音。韩建钢说,那时“直播室里没有现在的冷光灯,几盏大灯一开,足有40多度,但是为了直播录音,不能开电扇,常常是汗流浃背。”因为技术水平落后,开播初期的节目影像甚至没有留存档案。

当时的天气预报主持人,就是单纯念稿子。一个多月后,节目就改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报了,大家熟悉的《新闻联播》主持人邢质斌和罗京都曾经播报过。当时中央气象台通过专用电话把稿子传给中央电视台,再把制作好的天气形势图由专人送过去,那时候没有光缆,也没有专车,气象台的曲声浦每天下午骑个自行车到电视台送带子,风雨无阻。

最初,气象主持人背后是事先印好的中国地图,上面的图标都是手绘上去的。1983年3月,曲声浦制作的城市灯光显示图板,被安装在新闻联播演播室,主持人念到哪个城市,哪个城市就会亮起灯,由工作人员在幕后操作。这样观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在播报的城市。

《天气预报》播出初期,也有观众写信说,本来半小时的新闻时间已经很紧张,再插上一条天气信息,新闻就播得更少了。为此,央视和国家气象局还联合搞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民意调查,最后《天气预报》以80%的支持率得以幸存。

1985年:新面孔

1985年,观众看到了由卫星拍摄的台风动画云图。之后还增加了中国责任海区天气预报,为海上航运、捕捞、勘探进行气象服务(1989年2月6日改在午间新闻(1995年4月3日改名为《新闻30分》)结束后播出);另外在夏天还增加了台风预报图。以那个年代的技术水平,天气预报画面还是非常具有视觉震撼力的。

伴随着新一代广播级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的建成,1993年电视天气预报迎来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就背景图而言,形式上出现了三维立体天气符号;内容上全国天气趋势时效由24小时延长到48小时。

跨入21世纪,新的背景画面还在继续增加或者更新。2003年3月3日预报时效再次拉长到72小时。另外根据观众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按季节、天气气候和配合重大活动等热点,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小栏目:如24节气、春播天气、麦收天气、各种灾害性天气成因以及防灾减灾、一周天气回顾、天气气候评述、节日天气、香港和澳门天气气候、长江三峡天气气候以及天气知识和术语等科普小栏目等等,画面想不丰富都不行了。

2004年初增加了最高气温预报,针对重大影响天气的5天天气预报;

2005年1月18日首次发布了“空间天气预警”,利用FY-2C星的监测资料向社会公众发布……

总之,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短期预报预警、中期预报和展望,也有区域性的监测预警、典型城市或区域的个例分析,在针对当前热点事件进行天气解说等等。所有这些,科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也连带印证着气预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天气预报的依据更多、准确性更高了。

1986年的制播分离

年底,按照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同志“电视天气预报需要改革”的指示,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开始筹建我国第一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具体的名称叫做“微机图形动态显示系统”(在电脑中输入代码,生成预报图)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编码器”(供切换台播放)。这个系统虽然在21世纪看起来非常简陋,但却是那个年代信息显示方式上的一次飞跃,当属“科技进步”。

1985年夏天,人工手绘的预报图退出了大家的视线。而采用摄像机翻拍的方式,黑白的台风动画云图开始出现在节目中,多少给大家带来一些新鲜的视觉冲击,老百姓也能看到地球上空的模样了(卫星云图至今依然是最直观通俗的专业图形)。再后来,城市预报的画面还配上了拉洋片式的风景照片,背景音乐《渔舟唱晚》也开始家喻户晓。

198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由气象部门独立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国家。

按照部门分工:《天气预报》节目由国家气象中心制作,中央电视台负责播出并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从1986年10月1日开始,《天气预报》成为中国电视界最早实现“制播分离”的日播节目。

1993年上主持

节目开播最初,正值是天气最为复杂多变的夏天,那时候中央台是派气象台的专家来播讲;后来的7年时间转为幕后配音,直到1993年3月1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让观众眼前一亮。因为就在这一天,气象主持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第一个亮相的是宋英杰。

因为《天气预报》主持人走到台前根本没有做过任何宣传,以至于后来的报道标题竟是《屏幕上“跳”出一个气象先生》。记者之所以称之为“跳”,是因为所有观众都非常意外,保密工作堪称完美。

更有意思的是,在主持人出镜后的半年左右的时间里,画面里是没有主持人姓名的。后来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节目中才出现了一行通栏字幕:主持人 中央气象台 XXX。由此开始,人们一改“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更愿意仔细看了,收视率节节攀升,观众纷纷说“节目好看了,有人情味了”。

中国地图缩小并右移

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主持人惯常都是站在画面的左侧,但这样主持人的身体有时候就会挡住新疆西藏的部分地区。尤其当主持人伸出手来指华北尤其东北地区的时候,身体几乎挡住整个西北地区。为了不影响新疆和西藏的朋友观看自己家乡的地理信息,节目组设身处地考虑到当地群众的想法,把中国地图缩小并右移了一点,以保证版图上的领土完整。

绿色主题

《天气预报》节目最早使用的地图颜色是**调的,看起来就是一个从 头到脚都金灿灿的节目。或许是因为这种**调让人总联想到“沙尘暴”, 2000年之后节目进行改版,制作人员大刀阔斧地把地图颜色改成了清新淡雅 的绿色,一来让节目显得更加环境友好,二来也给观众一种生态环境保护的 心理提示。

2012年:钓鱼岛

2012年9月11日,央视在新闻联播后首次播出钓鱼岛天气预报。

依据9月10日中国政府宣布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自9月11日起,中央气象台把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纳入到国内城市预报中。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附近海域也是中国的传统海疆,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气象局承担着管理全国陆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气象情报预报警报等责任,气象部门开展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气象服务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提供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是中国气象局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世界气象组织赋予作为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的国家气象中心的一项重要责任。[5]

2014年:无广告模式

2014年6月28日,中国气象频道在重播天气预报节目时改为无广告模式,开头和结尾的广告全是以公益广告为主,每个城市的也从原先的各种推销广告改为该城市的风景。

这种情况下在CCTV-1香港版本也会出现(先前因植入广告等香港相关法规而未播出天气预报节目,改播大量公益广告和节目宣传片)。不过中国气象频道只会偶尔出现,大部分时段该频道仍与CCTV-1内地版本、CCTV-13版本一样,推销广告的情况仍然出现并一直持续至今。

2015年:16:9模式

2015年1月1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数字电视环球购物频道联合华风集团开播全新栏目《天气预报》,开启2015年全面关注民生新起点。该档栏目分早中晚三档播出,分别为早间版、午间版和晚间版,播出时间依次为上午10:39、中午12:00以及晚上21:00。其中,早间版为8:55档即《朝闻天下》结束后,中午播《养生看今天》有关健康养生方面天气节目,晚间版为《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

与CCTV-1播出版本不同的是,CCTV-1标清版本为切边播出,高清版本亦为左右黑色信箱模式。而环球购物频道为16:9播出形式,其播出的节目亦为纯16:9版本且无广告更改版。实际上华风气象一直以16:9制作。

广州大风预警最新消息广州回南天天气情况

网易新闻如何查看天气预报?网易新闻虽然是专门查看新闻报道的,但网易新闻还可以查看每日的天气预报,想必很多用户都还不知道网易新闻还有这个功能吧,更不知道在哪里查看了。今天小编就教大家网易新闻如何查看天气预报,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

1)先打开网易新闻,在首页点击人头图像,再点击左下方云图像进入。(如下图)

2)进入界面便能看到当天天气情况跟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如下图)

未来几天华南的天气情况?

相信大家今天早上起来就看到了广州的大风的新闻,从新闻我们可以知道这场大风是真的很大,而且现在也是广州回南天天气时间,回南天就是南方三四月本来应该回暖,但是却阴雨不断的天气,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广州大风预警最近消息广州市气象台3月3日6时15分发布:

过去2小时,广州市区、花都、从化、白云、黄埔、增城、番禺出现了强雷雨,并伴有8级左右阵风。据监测,全市共有150个测站录得6级以上阵风,其中24个测站最大阵风超过8级,黄埔区红山街录得全市最大阵风24.1米/秒(9级;

118个测站录得10毫米以上的雨量,其中白云区均禾街录得全市最大雨量26.5毫米。预计未来一小时番禺南部、南沙仍有强雷雨并伴有8级左右阵风,其余各区有小雨,请继续注意防御。

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通知

据市气象台监测,广州市达到启动气象灾害(雷雨大风Ⅳ级应急响应标准。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从3日5时30分起启动广州市气象灾害(雷雨大风Ⅳ级应急响应。请按照预案规定做好防御工作。

广州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年3月3日5时30分发布

最新近况

6点30分起,从化区、花都区、黄埔区、白云区、海珠区等各区陆续解除雷雨大风预警。

从凌晨4点起从化、花都陆续发布雷雨大风**预警。接着,广州市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雷雨大风**预警信号生效。

气象部门还有重要提醒,眼下逐渐进入强对流活跃期,请注意做好强降水、雷电、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防御工作。

广州回南天天气情况

受弱冷空气和高空槽影响,广州未来一周都是雨,展望下周5-9号,又是一波雨天输出,3月5日起受弱冷空气和偏南气流影响,我市降雨频繁,间中雨势较大,日温差小,天气阴凉。

预计

2日傍晚-3日,受冷空气、切变线和高空槽影响,粤北、珠江三角洲和粤东市县有中到大雨,其中韶关和清远北部市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局地雷电、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其余市县有小雨;

粤北大部市县气温下降4~5℃,其余市县下降1~3℃。4日,我省南部市县有分散小雨,其余市县阴天到多云。5日起,我省又受切变线、高空槽和冷空气影响,有一次明显降水和强对流天气过程。

具体预报

2日傍晚到3日,粤北、珠江三角洲和粤东市县有中到大雨,其中韶关和清远北部市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局地雷电、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其余市县有小雨。粤北大部市县气温下降4~5℃,其余市县下降1~3℃。

4日,南部市县有分散小雨,其余市县阴天到多云;全省大部市县早晚有轻雾,气温逐步回升。

5日,粤北市县多云转大雨,局地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其余市县多云转小雨。

展望6-7日,我省中北部市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南部市县有中到大雨,局地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全省气温下降3~5℃。

好了,综合来说,对于广州这里的阴雨天气还是要维持一段时间,大家注意保暖,保持健康啊!

北京电视台天气预报是多久?

中央气象台今晨发布未来三天天气趋势预报称,我国中东大部将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今后三天,我国中东大部地区将有一次大范围明显降水天气过程,贵州东部、江汉南部、江南大部、华南中北部等地先后有中到大雨,其中贵州东南部、湖南西南部和东北部、湖北东南部、广西北部局地有暴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还将出现中到大雪或雨夹雪。

随着中路冷空气的快速南下,未来两天南方雨带将迅速南压;在北方,东北冷涡逐渐形成并维持,未来三天,内蒙古东部及东北地区大部多阴雨雪天气。

降水的出现对于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旱情的缓和有利,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部的较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也将显著降低。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华北北部等地的旱情没有明显的缓和,此后仍将继续维持或发展。

未来三天,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南地区北部多阴雨雪天气。

具体预报如下:

21日08时至22日08时,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川西高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其中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的局部地区有大雪;内蒙古中部偏东和东部偏南地区、华北东部、东北地区大部、黄淮东部和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中北部以及西南地区大部等地阴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江南中西部以及贵州东部、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内蒙古大部、东北、华北北部等地有4~5级偏北或偏南风。

22日08时至23日08时,新疆天山地区西部、西藏东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西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北部和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的局部地区有中到大雪;东北地区中南部、山东半岛、江淮东部和南部、江南、华南以及西南地区大部等地阴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湖南南部、江西南部、浙江南部、福建中北部、广西东部和广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有4~5级偏北或偏南风。

23日08时至24日08时,新疆天山地区西部、西藏东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中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川西高原中南部、四川盆地南部、云南北部以及华南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有小到中雨或阵雨。

(中国新闻网 )

北京卫视节目表一周的节目有:

00:42,晚间气象服务。

00:44,北京向未来精华版。

03:13,我们和春天在一起。

04:25,我们和春天在一起。

05:33,法治进行时。

05:53,养生堂。

06:55,早间气象服务。

07: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07:01,北京您早。

09:08,北京向未来。

10:00,北京向未来。

10:51,北京向未来。

12:00,特别关注。

12:58,午间气象服务。

13:07,午茶剧场:家和万事兴13。

13:37,午茶剧场:家和万事兴14。

14:14,午茶剧场:以家人之名11。

15:03,午茶剧场:以家人之名12。

15:54,午茶剧场:以家人之名13。

16:43,午茶剧场:以家人之名14。

17:25,养生堂。

18:30,北京新闻。

18:54,北京空气质量播报。

18:55,天气预报。

19:00,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

19:33,品质剧场:冰雪之名4。

20:23,品质剧场:冰雪之名5。

21:07,北京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