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

康定斯基作品赏析_康定斯基作品及解析

tamoadmin 2024-12-02 人已围观

简介1.大学书单看不懂西方名画?2.小学美术教案大全(10篇)3.死与火的名画赏析4.谁有世界上著名的抽象画的赏析和?5.这幅油画叫什么?6.湘美版九年级下美术第3课《画布上的抽象》教案艺术鉴赏的提高需要长期已久的日积月累,首先要阅读大量的艺术鉴赏方面的书籍,如:康定斯基的《点、线、面》。广泛阅读会更好,一本书再好读一千遍也只是这一本书的观点,没有选择性和对比性。更不能让自己形成鲜明的观点。鉴赏力的高

1.大学书单看不懂西方名画?

2.小学美术教案大全(10篇)

3.死与火的名画赏析

4.谁有世界上著名的抽象画的赏析和?

5.这幅油画叫什么?

6.湘美版九年级下美术第3课《画布上的抽象》教案

康定斯基作品赏析_康定斯基作品及解析

艺术鉴赏的提高需要长期已久的日积月累,首先要阅读大量的艺术鉴赏方面的书籍,如:康定斯基的《点、线、面》。

广泛阅读会更好,一本书再好读一千遍也只是这一本书的观点,没有选择性和对比性。更不能让自己形成鲜明的观点。

鉴赏力的高低不光是指你能否好清好坏,更重要的是你能说出自己鲜明的观点,独树一帜的论点,和旁征博引的论据。

当然理论知识和前期的指导也很重要。

我还希望你们阅读《美学与艺术鉴赏》。下面是这本书的简介:

此书系理工科院校本科生美育主干课和人文必修的教材。全书分美学概论和各门类艺术的审美两大部分,前者含美、美感、艺术三章,后者含绘画、雕塑、建筑、设计、音乐、舞蹈、、戏剧八章,最后归结于素质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全面提高艺术鉴赏水平,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等大学生的新要求。此书的每一章都是由专业领域造诣精深的著名学者撰写,既有高屋建瓴的把握,又有提纲挈领的概括;既可见历史的清晰脉络,又不失详细的作品赏析。。。

多读是重要的,不光要读感兴趣的,凡是别人推荐的好书都应该看看。好比古玩,只是大概知道好坏的标准和年份是没用的。眼光要从大量,多年的经验中积累。还要知晓相关的文化内容,典故。这才是大师。。

还有《艺术风格学》。

大学书单看不懂西方名画?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小学美术教案大全(10篇)

看不懂西方名画?6本书轻松入门西方艺术

《波普艺术》

作者/[美] 杰米·詹姆斯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总觉得艺术跟普通人离得很远?那或许这本《波普艺术》是你的菜!“波普艺术”,又被称为不动脑子的艺术,因为这种艺术擅长把美丽的东西融合到一起,然后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配色冲击你的眼球! 本书直接简单粗暴地解读了波普艺术史上最重要的4日件作品,并且配以大尺寸全彩图,让你收获一种非常简单的,审美上的快乐!

豆瓣评分 8.1

《大话西方艺术史》

作者/意公子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30000多年西方艺术史的精髓,从艺术的起源、西方文明的源头开始,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再到浪漫派、印象派乃至20世纪之后的当代艺术,这些名目繁多的流派、艺术家和代表作,经由意公子轻松有趣的解读逐一串连,配合书中丰富精美的以及关键词索引附录,满足你阅读的不同需求。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找到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这本句句有梗的极简艺术史,你值得拥有。

豆瓣评分 7.7

《这就是马蒂斯》

作者/[英]凯瑟琳·英格拉姆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适合各年龄层读者阅读的艺术启蒙经典。马蒂斯,野兽派画家****,喜欢用极致鲜艳的色块,在画作中释放出野兽一样的生命力。他这么形容自己的作品,我的作品好像一种抚慰,像一种稳定剂,或者像一把合适的安乐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劳。翻翻这本书吧,去看看这位大神的作品,你会在艺术中被治愈,在静止的画作里,感受到鲜活的、流动的生命能量! 你将被那种生命最本真、狂野的活力之美深深冲击!

豆瓣评分 7.9

《达达与超现实主义》

作者/[英]马修·盖尔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这本艺术史讲的是“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是达达主义的延伸),西方艺术中最离经叛道的流派。这个流派拒绝传统审美,甚至拒绝约定俗成,追求意念自由释放奇怪的主题、无序的色块、难以理解的诗歌、别具内涵的雕塑。与专业人士一起了解20世纪现代艺术的“叛逆”潮流,展现艺术家们的奇思妙想,欣赏不拘一格的艺术创作,赏析达达与超现实主义的表象与内涵。

豆瓣评分 9.3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的诞生》

作者/[法]西尔维·吉拉尔-拉戈斯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康定斯基,抽象派艺术的先驱人物! 他是第一个把飘渺的个体感受,与真实的色彩在画作上融合的艺术家!这本中国国家地理重磅推出的神作,就从全球各大美术馆搜集了六十余幅他的作品,并配以解读,给你彻底揭开抽象派艺术的面纱!不用担心看不懂抽象派的作品,因为“看康定斯基的作品不需要具备什么知识,只需要凝视,长久的凝视,自然想象力就会带你领会那个世界的奥秘。

豆瓣评分 9.2

《印象主义艺术》

作者/[德]英戈·沃尔特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全世界最受追捧、卖得最贵的名画,基本上都是印象派作品。那大名鼎鼎的印象派艺术到底美在哪儿?这本豆瓣9.0的神作就能简单、直接地解决你所有困惑! 它以法国印象派主义的艺术史为主线,足足展现了236位印象派艺术家及其作品,从莫奈讲到高更,从保罗讲到禁高,结合他们背后的故事,手把手带你鉴赏名作! 这本书的印刷来自老牌艺术出版社Taschen,对名家画作的还原极其逼真,书中还有知名艺术家解读,带你读懂艺术的世界!

豆瓣评分 9.0

死与火的名画赏析

#教案# 导语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回忆学校,班级的值日情景,并作简单的描述。

 2、教师几幅供学生欣赏用的不同绘画材料工具和不同风格所表现的学生正在值日的作品。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通过回忆,在学校,班级中你做过什么值日?值日时做些什么事?做值勤员时检查同学的各项行为规范,如文明休息不奔跑,见到老师主动招呼有礼貌。做值日生时擦黑板,扫地,排桌椅……得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2、发展阶段

 请几位学生来前面演示值日时的各种动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态,能用基本形概括出每个动作的特征。

 出示几张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像,启发他们思考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手脚并用,一手擦黑板,一手擦窗,脚还可以扫地,让机器人一起参与劳动,把自己变成个巨人站在校园里值勤等等。引导学生组织画面,画面中的人物不用很多,动作不宜复杂,只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即可。

 三、教学拓展

 1、欣赏同龄人的绘画作品

 2、可以用水彩笔,颜料等各种绘画材料,取不同的绘画形式如吹塑纸版画,黑白线条等表现画面的效果。

篇二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运用不同的点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3、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以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完整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能否用点、线、面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多种工具描绘出的各种点、线、面。

 A、你觉得这些点、线、面有趣吗?

 B、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呢?

 2、揭示课题:彩线连彩点

 师:你觉得彩线和彩点连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呢?

 二、欣赏作品

 1、教师展示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

 师:你从画中看到了那些东西?他们是怎样组合排列在一起的?

 2、展示儿童有关于“彩线连彩点”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

 三、造型和表现

 1、请学生思考:

 A、你想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吗?

 B、想一想,你准备用他们来表现哪些东西?

 2、分小组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

 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进一步了解线的组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构图……

 3、组织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并对创作的难点重点“画面要完整”进行进一步讲解。

 4、教师出示相关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

 四、练习和评价

 1、提出本节课练习的要求。

 学生练习,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欢的形式表现彩线连彩点的形象。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3、教师适当评价,对课堂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4、组织学生作好课堂结束的收拾和整

 五、收拾整理

篇三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表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初步培养孩子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

 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艺术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线的组织及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线的种类

 1、折线,反应心情,吸引孩子兴趣。

 2、做找线游戏并揭题

 二、授新课——线的美感及表现力

 1、感受生活中的线

 2、看课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线

 3、线的情感性;小组讨论、记录,回答。

 4、线的运用和表现

 (1)欣赏课件中中外画家的几幅线造型艺术,感受美感

 (2)赏析赖利的《洪流》和克利的《奔流》

 (3)赏析线画《缅甸仰光大金塔》

 (4)赏析李公麟白描人物画

 三、课堂作业

 1、讲述“我的梦”(语言描述)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的梦,请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述自己记忆最深最感兴趣的梦。

 2、请大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用线画出来,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作业要求:可自己创作,也可自由组合共同完成。选择适合自己所画内容的纸、笔把它通过不同种类、不同粗细、不同疏密变化的线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画

 五、作品评价,课外延伸

篇四小学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杯子的制作材质,掌握设计杯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动手操作,体会杯子的设计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前人设计的杯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设计新颖独特的杯子。

 2、难点:如何利用不同的材质来设计有特色的杯子。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呢?如果你可以为乌鸦换一种方式喝水,会给它换一个什么样的喝水工具?引出杯子的设计。

 2、新授:

 (1)、既然想设计一个杯子,首先,我们要先了解杯子,你知道杯子都有哪些材质么?

 (2)、欣赏不同材质的杯子。(陶瓷、玻璃和塑料)

 (3)、我们了解杯子的材质,现在我们了解下杯子的组成?哪位同学可以跟我们分析一下呢?出示杯子的组成部分,再介绍各个部位的作用。(杯底、杯身、杯盖、杯把手)

 (4)、到了我们的关键环节,如果你想设计被自己,我们应该如何设计杯子呢,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些独特的杯子。

 (5)、欣赏杯子,(从古至今新颖精致的杯子),总结出杯子的设计理念:大胆想象,造型各异,材质拼接。

 (6)、总结看来我们的古人很聪明,给我们带来了便捷,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杯子,下面老师来给大家做个示范。(边示范边讲解)

 3、设计要求:实用,美观

 4、实践展评:(评价围绕要求,既说优点,又要说不足,如何改进)

篇五小学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与第三课构成一个单元:水墨游戏。水墨游戏贯穿于小学美术低中高三个阶段,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内容是在前两次学习基础上的安排,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笔墨体验,所以本课水墨游戏相对提高笔墨要求。但是这并不等于要上成纯粹的技法课,要在水墨游戏中尝试、体验,得出一点笔墨技法。

 不同于以前,本课题《水墨游戏》后还缀以“山水”二字。但它不同于山水画教学,更不同于专业的山水创作。大可信手涂来,或峰、或岭、或云、或谷、或石、或木,随意表现一颗幼稚的心对山水的新奇感知。

 本课教材选取了两位山水画家石涛、傅抱石的作品各一幅,要引导学生欣赏它们都各自表现了作者心中的山水,水墨表现大异其趣,可贵之处在于敢于创新,是另一种境界的水墨游戏。教材中还选取了若干幅儿童水墨山水,画面显得舒展、自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水墨游戏中对山水的笔墨表现感兴趣并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水墨表现方法。难点是在水墨游戏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水墨表现方法;能完成一幅比较满意的'水墨山水习作。

 (二)教学目标

 ①观察或回忆看过的山山水水,以树木、山石、水流、人家等为素材,画一幅山水画。

 ②注意点、线和墨块、色块的合理运用,培养对水墨画的兴趣。

 ③通过体验,发表对水墨山水作品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1、笔、墨、纸、调色盒、颜料、盛水盒。

 2、山水。

 ●教学策略:

 从真正的水墨游戏开始(自由画心中的一座山或一片云或一棵树),引入对水墨名作的欣赏,理解水墨游戏的境界。了解笔墨变化规律,着重摸索水墨表现技法,不怕失败,鼓励创新。

 ●注意事项:

 水墨游戏不等于让学生凭空涂抹,要先提供视图资料,让学生眼中有山,心中有山,才能启发他们笔下摸索出不同笔墨的山。

 ●作业过程:

 先尝试笔墨变化,再进行水墨习作。

 ●课后拓展:

 留意不同场合所见到的水墨画,仔细揣摩笔墨技法:画家是通过什么笔墨来表现不同特点的山水的。

 三、学习评价建议:

 ●能否在水墨游戏中表现出对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和方法的兴趣。

 ●能否完成一幅水墨山水作业。

 ●能否对别人的、自己的水墨作业发表见解。

篇六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

 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

 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_________办法,让________色和________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________。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

 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导入阶段:

 学生自主欣赏教材的作品,并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在吹画的基础上进行添画。)

 2、这些画和以往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比较抽象)

 二、课堂教学

 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

 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习构图知识

 ①要有主题,有情节。

 ②画面要饱满、丰富。

 三、布置作业

 1、根据上节课的吹画效果,展开想象,进行添画。

 2、比一比,谁的画添得巧、添得妙。

 四、学生练习

 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五、小结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

篇七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工具和材料,进行感官体验。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2、通过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设计和表现,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们的合作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

 教学难点:

 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

 学生的优秀作品、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想想它是什么东西,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太阳。

 你们知道吗?太阳在天上自由自在,有时侯看看大地的景色,听着小朋友的歌,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但是有一天,它突然觉得有些烦恼,因为它看到所有的景物都有美丽的色彩,小朋友们都穿着漂亮的衣裳,而自己却没有一件好看的衣服。怎么办呢?小朋友想不想帮助太阳,为它设计一件漂亮的花衣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画的内容:太阳。

 二、欣赏感悟畅想

 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太阳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中间的圆球和外面的光芒)它本身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红色和橙色)刚才小朋友回答得很好,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给太阳添上花衣裳,我们是不是只能用这两种颜色呢?好!下面看看老师是怎样给太阳穿上漂亮衣服的。

 1、首先要画出一个圆作为太阳的基本形状,(课件)

 2、接下来该干什么?(给太阳身上添上花纹)(课件)大家看,这些花纹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点、线、面)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点、线、面,它们是怎样组成各种花纹的。

 3、大家最后还要添上什么?(漂亮的颜色)(课件)大家仔细看,画面中的颜色是不是每个地方都不相同?(不是)那么这些颜色的组成都有什么特点?(以相近的颜色为主,间插其它的颜色,但是挨着的颜色都不是一样的)

 我们还可以看看在同样的花纹下,添上不同颜色的效果。小朋友,你们说,太阳穿上花衣裳好看吗?现在,该你们动手了,别忘了,太阳还正等着呢。小朋友们,开始吧!

 三、体验创新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品展评:

 1、学生互评

 2、学生自评,教师总评。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画得真好,太阳看了别提有多高兴了。你们看,这是它给小朋友的一封信:小朋友,谢谢你们了,你们给我画的花衣裳真漂亮,欢迎你们到我这儿作客……

篇八小学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进一步把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并强调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活动与美术学习相关联。注重人文教育的内涵。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桥梁建筑知识,是学生在观察和表现家乡桥梁的时候,能够联系家乡风貌较完整地说出和表现桥的造型特征及时代特点。

 人类有悠久的造桥历史,世界上许多的桥梁,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今天我们能看到许多造型奇特新颖的桥梁,是一道道融于大自然中的彩虹。六年级学生对桥梁建筑已有一定的审美意识。本课图例,展示了人类从古到今利用各种材料建造的桥梁,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解读,说说这些桥与地域风貌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望。

 (二)教学目标

 ①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家乡的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②认知领域:认识和观察桥的几种基本结构造型,了解各种桥的设计和环境的关系。

 ③操作领域: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写生,运用多种绘画形式,大胆表现桥的丰姿,提高表现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录像带、照片等有关桥的美术作品。有关古今中外桥梁的资料。

 学具:学生喜欢用的绘画工具。

 课时:1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

 (1)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要求先走访调查了家乡的桥,并是否已写好字左右的调查记录,和以线描的形式画出的桥。

 (2)展示学生的记忆画作品。并请这些同学读一下自己的调查记录(人文、建筑等多方面的内容)。请学生发表意见。

 ●教学新授:

 (1)教师介绍桥梁知识。桥梁欣赏。

 (2)展示有关桥梁的美术作品,请学生欣赏。

 ●布置作业:

 (1)请学生对线描作业进行补充和修改,并以自己喜欢表现的手法进行涂色完成作业。

 ●作业展示:

 (1)请学生把调查记录和作业连起来装裱展示。

 (2)评出“小记者奖”,授予走访调查和作业表现突出的学生。

 ●教学延伸:

 (1)播放录像片,介绍家乡风貌(有关桥梁介绍)。

 (2)结束教学。

 三、学习建议:

 ●是否积极认真地做好调查记录。

 ●是否表现家乡的桥梁风貌。

 ●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

 ●通过学习,绘画技能是否有提高。

篇九小学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二、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三、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四、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五、教学课时。

 此课教授2课时:第一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调制;第二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装饰应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1)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2)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2)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2)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篇十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掌握对比技巧。

 2、能力:运用补色对比的特性来配置图案完成一幅马勺脸谱。

 3、情感:感受对比色强烈跳跃的情感特征。体验运用补色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色彩对比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创作之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英国画家用补色对比配置的作品《尼克尔斯峡谷》。请说说你对这幅画的色彩感受。

 师:同学们,这是英国的尼克尔斯大峡谷,谁能说说它是什么颜色的呀?那么在画家笔下会怎样去表现呢?看画家运用的色彩给你什么感受?

 2、多媒体演示导入色环,师:色彩的选择是非常丰富的,但是色彩怎样搭配才相互衬托的效果,使画面艳丽醒目呢?(运用对比色)

 二、讲授新课

 1、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

 2、色彩对比:

 A:同类色对比:

 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

 如:大红、深红、朱红、粉红等

 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举例:幻灯片,——学生们的衣服等

 B:邻近色对比:

 在色环0———40度的颜色。

 如:红——橙  橙——黄  黄——绿  绿——蓝

 蓝——紫  紫——红

 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举例:幻灯片,——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C:对比色对比:

 在色环上0——180度的颜色对比。

 如:黄——紫  红——绿  蓝——橙

 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举例:幻灯片,——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红绿灯,警示牌,舞台服等等。

 3、对比色对比如何取得协调、搭配?

 (1)利用面积的不等

 (2)加中性的灰色(黑加白)

 (3)加装饰边(金、银、白边)

 4、欣赏,寻找生活中的对比色。

 师: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学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

 师: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师: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更好的做手术。

 分析教材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对比色,及民间艺术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三、艺术实践

 1、作业布置:运通色彩的对比进行《挂虎》色彩填涂。(发给学生老师准备好的挂虎黑白稿)

 2、展示范作,分析如何运用对比色填涂。记得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对称方式,在这次挂虎填色的作业中,一定要将你的对比色填的对称,这样会让它更具美感。

 3、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四、展示评价

 1、学生自我展示作业。(让学生毛遂自荐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认为运用对比色的地方说出来。)

 2、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讲教师后方的黑板划分为4个区域,让每组挑出6副秀的作品进行展示粘贴,小组间走动浏览,每组派代表进行谈论感受)

 3、教师点评总结。

 五、课后拓展

 出示部分民间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可以设计一些民间物件的形象进行填色或用对比色画一幅画。

谁有世界上著名的抽象画的赏析和?

克利出生于音乐世家,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他曾一度在从事绘画还是音乐上进行过艰难的选择,后来选择了绘画。他是康定斯基组织的“青骑士”画派的主要成员,但与康定斯基不同的是,他没有走向完全消除物象的抽象主义绘画风格。他也探索表达物象外的绘画艺术,但是总的看来他的绘画风格多变,形式多样,很难规划到哪个具体的艺术流派中去。克利在西方绘画史上更以出色的色彩和线条的运用而备受推崇,而在绘画中运用一些神秘的符号语言,也是他最为突出的特色。克利的作品有一种别致的情趣,甚至有人评价有一种童稚的天真。但是,事实上许多作品都是画家深思熟虑后,对人生一种独特的体会和洞悟。克利有深厚的音乐素养,又加之他对建筑有特别的研究,这反映在他的绘画上就体现出音乐的和谐以及建筑的平衡感、结构感、线条感。这幅《死与火》创作于画家生命的最后年头,当时画家患了重病,生命垂危。画面上弥漫着一种浓厚的凄凉和哀愁的氛围,这不是一种主观臆断的猜测,而是画面上的艺术感染力使然。画中粗重的黑色线条隐藏着一种不堪负荷的沉重。中间有符号语言组成的苍白的人物形象,就像一个骷髅头一样,让人感受到一种死亡的预示。并且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形象的眼睛和嘴巴是由“T”、“O”、“D”三个字母组成,而这三个字母组成的“tod”一词,在德语中正是死亡的意思。克利对这个形象处理得极为特别,一方面用了图画和文字组合的方式,看上去新颖、有趣;另一方面,这个形象从轮廓上看是个面向左的人,可在五官的处理上却是面向大家,这种反常的处理,使画面妙趣横生,也体现了画家一种别致的幽默,这扭曲的形象仿佛是画家对生命或者死亡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和反讽。这一绝妙的处理也彰显了画家的生活情趣、艺术才华、性格特征。画面的右方有一个由粗线条构建成的像我们象形文字的小人,正在刺扎这个人头,它是或者疾病的象征。人物的左手托起了一个圆圈,这是太阳的象征,也是时间的象征。它表示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结局,他只是一种过程,画家会轻松面对。正如画家在给朋友写的信中写道的那样:“当然,我不是偶然地走在通往死亡的路上,我所有的作品都指向一点并且宣称,终期将至了。”因为有对人生、对死亡的深刻理解,所以画家从容面对,并且不失理智以及对生命最后的戏谑和幽默。画中的色彩有一种令人压抑的恐怖感。火红色的背景有一种死亡的气息,苍白色的人物形象仿佛是坐在血里的病人,整个画面色彩的搭配有一种古墓中壁画的陈腐之气,各种符号语言也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和玄学的味道。克利的作品有一种奇幻的色彩,不是纯粹的抽象或者写实,而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一种在画家独特个性支配下的自我的艺术。他的绘画语言和风格深刻地影响了许多的后来画家。

这幅油画叫什么?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m=ps&word=%B3%E9%CF%F3%BB%AD

湘美版九年级下美术第3课《画布上的抽象》教案

这是模仿的《呐喊》,原作者是蒙克,这副模仿的是给麦当劳做广告的吧呵呵。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 但在一些人看来,抽象是一种不美观的事物。其实这种观点很片面,是不正确的理解。

给你介绍几个抽象派画家吧。康丁斯基(W.Kandinsky,1866~94), 克利作品—鱼的魔法,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曾是德国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领导者。代表作《构成第四号(战争)》(1911,杜塞尔夫莱茵河西发里亚艺品收藏室)、《构成第七号习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画廊)。 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Stijl)的主将,代表作《黄与蓝的构成》(1929)、《百老汇爵士乐》(1942~43,纽约现代美术馆)。 马列维奇(K.C.Malevich,1878~1935),俄国构成主义倡导者,也是几何抽象派画家,代表作《飞机起飞》(1915,纽约现代美术馆)、《青色三角形与黑色长方形》(1915)。 库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画家。运用色彩理论和音乐式和谐造成独特的几何风格,例如《绘图构成主题二》(1911~12,华盛顿国家画廊)、《垂直线语系习作》(1911)。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画家。运用色彩调和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鱼》(1925,油彩加水彩,纸裱在卡纸板上,48.5×68.5cm,汉堡美术馆)、《干道与支道》(1929,油画,布,83×76cm,科隆,里伯尔兹美术馆)、《死与火》(1940,油画,83×67cm,科隆,里伯尔兹美术馆)

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三种——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这是它与具象艺术和意想艺术的区别所在。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冷抽象"和"热抽象",严格的"抽象艺术"是指那种完全抛弃了任何可视自然现象的表现形式。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艺术上的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必求全。

过程?方法:1、了解抽象艺术的概念和鉴赏抽象艺术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2、能从抽象艺术的形态、语言、艺术美等方面表述自己对抽象艺术的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名画赏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

2.以美的'角度在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教学重点:“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评价抽象艺术

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对比引入新课

比较具象、意象抽象艺术作品

学生区分什么样的作品是具象、意象、抽象的引出课题(板书)三幅作品初步认识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是被发现的

1、讲述康定斯基如何’发现’抽象艺术。教师总结看似偶然,其实它的出现是必然的。

2、了解抽象艺术产生的背景(摄影、摄像技术的发明)

3、对比欣赏蒙得里安的《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

学生答:红树比较像树,灰树有些像又有些不像,而开花的苹果树则非常不像树。

4、教师归纳:具像发展到意象,最后才到抽象。所以抽象艺术的出现是必然的。《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

两种抽象艺术(深入认识抽象艺术)

(一)冷抽象

1、蒙得里安和《百老汇的爵士乐》

2、什么是冷抽象

一、欣赏蒙得里安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学生谈感受[学生交流内容]学生1:我看起来就像坐在飞机上鸟瞰城市时的景象。

学生2:我觉得蒙得里安像一位预言家,作品是二十世纪40年代的画,却像我们这个时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电子网络一样。

学生3:纵横交错的线条像美国发达的交通网,小方块像各式各样的汽车在大道上奔驰。

学生4:直线与方块的构成,画面不拘一格,就像美国人那种开朗的性格与灵活多变思维。

学生5:我觉得各式各样的方块就像夜总会和歌剧院一样遍布于百老汇街的大街小巷。学生6:我觉得像霓红灯随着爵士乐的节奏而闪烁。鲜艳的色块象百老汇夜晚的霓红灯光闪闪烁烁、一明一暗;直线和竖线象百老汇大街小巷横平竖直;其中的大小方块象街道上跑的汽车,鸣着喇叭象萨克斯和小号的滴滴答答悠扬的声音、金属的光泽、还象音乐上的五线谱高音低音跳跃的鼓点。

二、提问;这幅画的语言元素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点、线、面方面分析)学生;全是由直线构成,形成直角关系,并由方块构成,互相平行且垂直。

老师归纳;凡是由直线、几何形构成,看起来比较冷静、理性的抽象作品就是冷抽象作品。蒙德里安是冷抽象代表人。(板书)

1、《百老汇的爵士乐》

2、蒙德里安简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课知识

二、新授

(二)热抽象

1、康定斯基和抽象艺术

2、什么是热抽象

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即兴之31》

提问:从即兴二字,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当时是怎样的心态?

学生:充满,

这幅画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是不是还是由直线,几何形构成的比较冷静、理性的呢?学生:不是,它是由曲线,比较乱的形构成,一点也不理性,相反比较随意。老师:很好,大家分析的非常不错,康定斯基的这幅画是典型的热(转载于:.hNNsCy.coM: 美术教案滴滴答答 )抽象作品,我们只要记住像这种由曲线,自由形构成,感受性较强,笔势较明显的大都是热抽象作品。康定斯基是热抽象代表人。(板书)

1、《即兴之31》

2、康定斯基简介

(三)学生练习

辨别冷抽象和热抽象作品让学生辨别一些作品,哪些是冷抽象,哪些是热抽象。(通过提问,回答并说出为什么,来巩固理解两种抽象风格)

理解抽象艺术的艺术美

抽象艺术的艺术美:1形式与色彩、2构图与笔触、3材料与肌理、4空间与、5光影与运动

刚才我们已经欣赏了各种抽象艺术,并且也学会了区分冷抽象和热抽象。那么抽象艺术到底美在何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抽象艺术的五点艺术美学生活动:由四个组分别分析前四个艺术美,最后一个由老师来补充。

A组选择作品《白上白》

冷抽象,该作品由直线,正方形构成画面感受非常严谨,冷的白和暖的白让人感到理性。

B组选择作品《作品36号》

无上无下、无前无后的满构图,笔触随意,姿势笔触绘画。

C组选择综合材料《隐现3X》

银灰色的金属材料给人一种理性的感觉,流畅的曲线线条带给人自然的美感,一点红色若隐若现。

D组选择作品《红窗》

菱形所形成的方向既像里转又像外转,产生视觉错觉感,从颜色上由深红到浅红到明黄有种空间感

E老师总结选择作品《26-4-94》

色彩上前黄后绿,产生明暗空间的视觉感受,方向一致笔触强烈,有运动感。学生有说不到位的地方老师予以补充,学生初步有个了解即可

课堂引申

中国抽象艺术1、原始彩陶2、草书3、赵无极

彩陶、作品

尝试练习画抽象画

谁都能创作抽象艺术吗?

大师能创作抽象艺术,我们能不能创作抽象作品呢?尝试结合背景音乐进行即兴创作(可以用冷抽象也可以用热抽象的风格)

巡回播放音乐及大师的作品

展示评价-自评、点评

结束语抽象艺术作为无主题、无逻辑、无故事的艺术,是经验之外的生命感受,它追求创新挑战经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美图画,抽象艺术用鲜明的个性及艺术符号来完成画家对艺术的生命体验。

欣赏抽象艺术,懂与不懂是相对的。而人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决定了人的审美能力,这是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