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
挪威的天气预报15天查询_挪威一周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09-13 人已围观
简介1.北欧四国十月份气温多少2.二战初期德国占领挪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德国占领挪威是利用海军还是陆军?瑞典吧,林雪平比较不错回百度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 林雪平大广场(Stora torget)上的雕像 林雪平(Linkoping) 瑞典东南部城市,在洛克森湖南岸,东约特兰省省所在地,人口13.7万(2003)。原为中世纪商业城市。1700年毁于大火,后重建。自约塔运河开凿后,经济发展迅速。铁路枢纽
1.北欧四国十月份气温多少
2.二战初期德国占领挪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德国占领挪威是利用海军还是陆军?
瑞典吧,林雪平比较不错
回百度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
林雪平
大广场(Stora torget)上的雕像 林雪平(Linkoping)
瑞典东南部城市,在洛克森湖南岸,东约特兰省省所在地,人口13.7万(2003)。原为中世纪商业城市。1700年毁于大火,后重建。自约塔运河开凿后,经济发展迅速。铁路枢纽。工业中心,有飞机、汽车、烟草、纺织等部门。有十二世纪大教堂、十三世纪古城堡。
概况
林雪平是瑞典著名的“大学城”之一。目前约有学生两万八千余人的林雪平大学主要在本市拥有西部的“瓦拉校区”(Valla)和中部的“大学医学院校区”(US)两主要的校区个;该大学还在距离本市东北部不远(火车车程约30分钟)的北雪平拥有一座“北雪平校区”。
本市的城市格言是“D?r idéer blir verklighet”,意即“化想法为现实”,明确体现了本市希望将大学的研究与本地经济产业完美结合的发展理念。为了切实落实这一理念,本市还在林雪平大学主校区瓦拉校区的正西侧不远规划建成了“麦德维科技产业园区”(Mj?rdevi Science Park)。
本市是瑞典历史上建成第二早的教区,并因此也是瑞典的历史文化中心之一,本市的穹顶教堂(Domkyrka)是本市的天际线的坐标,几乎在中心城区的所有地方都可以看到她高耸的尖顶。
历史
早在12世纪时,林雪平就已经成为了东约特兰省的教区中心城市。1128年,弗列达修道院(Vreta kloster)在本市建成。这座修道院后来也成为了现在的林雪平穹顶教堂里最古老的一部分。(当然其间也经历了数次毁损和重建。)
13世纪时,也是本特主教的时代,现在的林雪平堡(Link?pings slott,当地一般通称“城堡”,slottet)区域内的部分建筑也建成了。就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坐落于主教园地里,临着奥街(?gatan)的那座长条形的建筑物。不过在13世纪中期,也就是瑞典国王“玛格努斯·拉笃洛斯”(也称“玛格努斯三世”)当政时期,它是属于一座修道院的。林雪平也是当时新的瑞典国王即位后须进行的重要仪式“埃里克之路”(Eriksgata)中的重要一站。
一般来讲,基督教的中心城市大多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林雪平也不例外。当地最早的一座教会学校落成于1266年,它同时也是目前已知全瑞典最早建成的。
最后一位以“城堡”作为主教府的是“汉斯·布拉斯克”主教。今天,这里已经成为东约特兰郡所在地;同时,这里也被辟为“城堡-穹顶教堂博物馆”。
18世纪初期的林雪平1598年,成为后来持续30年之久的波瑞战争(1599年-1629年)导火索的斯通布鲁战役在林雪平附近打响,战役双方为后来成为瑞典国王卡尔九世的卡尔公爵和他的侄子希吉斯蒙德。卡尔公爵最终在战役里获胜。13位顾问(riksr?d)和一个猎鸟人因为支持希吉斯蒙德一方而被拘捕,经过一年的审判以后,也就是1600年,其中的5人在“林雪平流血”(Link?pings blodbad)中被处死。
1627年,瑞典历史上成立第三早的高等学校(gymnasium)——“林雪平高等学校”在林雪平创办。该校传承自本市原先的教会学校,历经各种迥然不同的时代后,现在仍然是一家重要的公立教育机构,它现在的名字是“林雪平大教堂学校”(Katedralskolan i Link?ping)——得名于本市最大的林雪平穹顶教堂。
1700年1月29日,林雪平遭遇一场严重的火灾。火势迅速蔓延,以致商业区的几乎所有建筑物全都因此而遭到破坏,只有林雪平堡和穹顶教堂等极少数建筑得以幸免。
20世纪以来,林雪平的城区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展。这得益于1937年著名航空制造业企业绅宝(SAAB)公司和15年林雪平大学在本市的建立。
1987年,林雪平举行了庆祝建城700周年的庆祝活动。
进入21世纪以来,林雪平与其近邻的北雪平一起构成了瑞典的第四大城市群区域。
城市景观
穹顶大教堂
老林雪平(Gamla Linkoping)的旧式建筑林雪平的城市素描中,最为显眼的要算林雪平穹顶教堂107米高的塔楼了。而穹顶教堂本身也同样是本市的地标建筑物。作为区域总堂,本教堂用了哥特式建筑风格,因此,全城的建筑风格都受到其深远的影响。先前,本城曾就城内是否应当限制其他建筑物高度,以保持城市风貌的问题进行过讨论;由此,17层高的高层建筑“王后塔”(Drottningtornet)的建成一时招致了不少争议。
毗邻于穹顶教堂正南面,外墙全部为**的市政厅原本是作为教会学校的宿舍而建成的。在同一街区还坐落着林雪平堡和主教府,不过后者以名不副实,它现在实际是东约特兰郡办公地点,而主教实际上却在不远处另有府邸。
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林雪平建成了“老林雪平”(Gamla Link?ping)。这是一个汇集瑞典传统样式的木结构建筑物的区域,其中大部分建筑都仍然作为手工工场、博物馆或民居在使用。
林雪平市建有一系列颇有趣味的建筑,比如:砖石结构的堡垒型建筑“共济会饭店”(Frimurarhotellet)、“百万大厦”(Miljonpalatset)、“旧水塔”(Gamla vattentornet)以及“大教堂学校”等。进入21世纪之后,许多建筑物开始融入一些不同的风格,如:“林雪平教区及郡立图书馆”(Link?pings stifts- och landsbibliotek)、“王后塔”、“麦德维中心”(Mj?rdevi Center)和“克罗埃塔中心”(Cloetta Center)等全部都用了现代的建筑风格。
老林雪平林雪平城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后,在地理形态上呈现一幅倒“V”型的布局。中部的一大片空白区域是由原先的军事操练区域改建而成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里有大片橡树林。这片空白区域极大地妨碍了东西两部分城区的交通联系。为此,最近市继续扩展城区东南翼的招致了一片批评之声。批评者认为这种规划将会导致城市分裂,居民区在东南,工商业区在北,而大学区却在不便抵达的西部。
林雪平城区内的绿化和公园建设相对来说建设得很不错,而且布局合理,使得大多数居民都极易接近。大公园“花园社会”(Tr?dg?rdsf?reningen)坐落在中心城区的核心地带;“吕德森林”(Rydsskogen)和“瓦拉森林”(Valla skogen)都在早些时候成为了自然保护区。不过为改善城市东西部交通问题而拟定中的穿过瓦拉森林的“通衢”或“瓦拉路”方案一直在周而复始地争论之中,至今还没有定论。
文化生活
新图书馆主入口1996年9月,在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火灾后,林雪平图书馆大楼700余年的历史以不够完美的结局画上了句号。不过此后不久,一座新的图书馆大楼就又在原址上动工重建,并在2000年3月重新向读者开放。新的图书馆大楼没有沿袭传统,而是用了明快现代的建筑风格。这使得这座建筑显得十分显眼。
本市其他的重要文化设施或团体还有:东约特兰郡立博物馆(?sterg?tlands l?nsmuseum)、东约特塔剧院(?stg?tateatern,时常有青少年合唱团在此演出)、艺术长廊以及林雪平交响乐团等。林雪平培养出了许多具有很高造诣,堪称国家水平的合唱团体。
许多著名音乐艺人或团体都最初的职业生涯是在林雪平火车站(j?rnv?gsstationen)附近的一个“路标”(Skylten)的著名音乐表演场所开始的。其中后来成名的有诸如:拉什·温讷拜客(Lars Winnerb?ck)、路易斯·霍夫斯滕(Louise Hoffsten)、Pusjkins和野草莓酱(Cloudberry)等。
在林雪平,市民还可造访乐趣溜冰场(Fun SkatePark)。这是目前北欧国家最大的一座混凝土建筑的溜冰场。经常有高水平的国际滑冰比赛在此举办。
林雪平的城市日报——东约塔通讯(?stg?ta Correspondenten,简称:Corren)最早于1838年开始发行。该报的发行范围遍及东约特兰省西部。本市还曾经有另外一份日报——东约特(?stg?ten),该报系由瑞典社会民主党拥有,不过在90年代初因故停办。
本地的电道名为“零壹”(NollEttan),脱胎于1996年至19年间由本市的公益住宅公司和城市能源公司共同创办的信息频道。该频道现在则播报本地体育、新闻等更多方面的节目。最初该频道节目的信息报道范围仅限于与林雪平当地有关的内容,不过多年以后的今天,该频道的报道的信息范围已经扩展到了整个东约特兰省 。
教育
林雪平自教堂设施在本地建成以来,就已经具备了学术城市的一切要素。而今,本市仍然是瑞典全国最大的大学城之一。林雪平大学目前有学生约2万7千余人,是瑞典较大的国立大学之一。该大学在邻近城市北雪平也建有一座校区(林雪平校区);在林雪平本地则主要拥有医学院为主的US校区(大学医院校区)和作为大学主校区的瓦拉校区(Campus Valla)。
林雪平也还建有一定数量的“高等学校”(gymnasieskola),如:使建于1627年的林雪平大教堂学校(Katedralskolan)、国民青少年学校(Folkungaskolan)、安德斯·永斯泰特高等学校(Anders Ljungstedts gymnasium)和伯齐利厄斯学校(Berzeliusskolan)等。其他教育模式下的代表性学校则为:瓦拉国民技术学院(Valla folkh?gskola)。
经济
林雪平的企业大都从事科技产业。其中犹以绅宝公司(Saab)以约4900名雇员(2003年统计)的规模在本地独占鳌头。著名电话公司爱立信(Ericsson)在本市的GSM手机生产厂则约有1100名雇员(2003年)。此外,本市也有一些较为重要的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品制造企业,如:Arla、Scan等。
麦德维科技园区(Mj?rdevi Science Park)是林雪平当地的一座蓬勃发展中的科技产业基地。2005年年底时,该园区内的企业总共已经约有雇员4000余人。该园区也是许多知名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工业财务系统软件公司(IFS)、Intentia软件公司(Movex)以及Allegro软件公司(Guda)等IT业的新贵都是在这里孵化的。
林雪平最终要的商业零售区域是位于城市正北部屯比(Tornby)区。世界著名家居企业宜家(IKEA)及其旗下的零售业商城宜家大厦、Biltema公司等企业都在这里开设了大型仓储式卖场。屯比区更是在2005年找去了全瑞典非中心城区商业区营业额第一的桂冠。
交通
公路:E4号高速公路自西向东从林雪平城区北部掠过,并在本市设三个出入口。
铁路:连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南部城市马尔默的南干线途经林雪平,而且本市还是通往卡尔马(Kalmar)的“斯通奥达尔线”和西维克的“舒斯特线”两条线路的始发站,其中舒斯特线是瑞典第一条由沼气动力火车负责运营的线路。
航空:林雪平拥有两座飞机场,一座是位于城区东部稍南的民用的绅宝(SAAB)机场,另一座是位于城区西部稍北马勒姆斯莱特(Malmsl?tt)区的军用马勒姆(Malmen)机场,马勒姆机场附近建有瑞典空军博物馆。
内河:约塔运河流经林雪平,并把罗克森湖(Roxen)和穆塔拉河(Motala)连通,使得斯德哥尔摩和瑞典西南重要城市哥德堡(G?teberg)之间得以进行内河航运
北欧四国十月份气温多少
因为瑞典同意向德国出口铁矿,德国自然没有必要浪费军队去攻占瑞典,毕竟你占下地盘就要派兵把守,搞不好生产效率还不如从瑞典进口铁矿高;
瑞士这边则是在帮德国洗钱(德国从犹太人那里夺取了很多财产),当时瑞士之于德国,就好像回归之前的香港之于大陆,不是不能占,而是不占比占的好处大。
二战初期德国占领挪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德国占领挪威是利用海军还是陆军?
北欧十月中下旬已经基本是深秋和初冬了。 以今年十月份中下旬的天气预报为例: 挪威首都奥斯陆晴天也就是5-12摄氏度的样子,雨天更是只有2-4度。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温度和奥斯陆差不多,10月19日居然出现了-2-5摄氏度的零下温度,其余时候最高温度也只有10度左右。 地处偏南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则更暖和一些,十月下旬是5-15摄氏度的样子。
占领挪威的目的
一、重水。
重水是制造不可缺少的原料。它是从含有特殊矿物质的普通水中提炼而成的,
当时世界上能够提炼重水的工厂仅挪威的诺尔斯克电气化工厂。
1940年德国进行了核分裂的研究试验,向挪威的诺尔斯克电气化工厂订购重水,该厂
重水的年产量由300磅增至1万磅。德军占领挪威后,命令这家工厂大量生产重
水,用船运往德国,从而加速了原子裂变的试验进程。
二、保护铁矿的运输道路
德国是一个贫乏的国家。主要的铁矿石来源就是鲁尔工业区和瑞典。国内的贫铁
矿全力开也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而每年从瑞典进口的铁矿石占到了生产量三分之
一强。所以,瑞典的铁矿石对德国至关重要。没有了瑞典的铁矿石,也就没有了德国
的装甲部队。
瑞典的铁矿石从挪威港口纳尔维克,然后再航运到德国,整个航线恰好在挪威领海以
内。自战争爆发后,德国的船只一直在挪威领海里自由航行,这当然是盟国不愿意看
到的,丘吉尔就公开呼吁并暗中活动力图阻止这种情况,后来英国和法国商定,先在
纳尔维克布雷阻止德国船只行动,再出兵夺占纳尔维克。并企图进一步以此为基地夺
取德国铁矿石运输的另一通道吕勒欧港。
三、封锁英美对苏联的支援
当时英美援助苏联的物资都是从美国、加拿大出发,经过冰岛、英国再到苏联北部的
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港,而德国占领挪威之后,部分航线就处于德军战机的作战半径内
,德国空军就能非常容易的攻击运输船只和军舰。比德国海军派军舰、潜艇拦截要划
算得多。
四、对英国施加压力
占领挪威后,英国北方重要的军事港口斯卡帕湾和英国东部的所有海港都处于德国远
程轰炸机的轰炸半径内(但是没有一款战斗机能全程护航,在放弃海狮行动后,德国
空军也就没有利用驻挪威的空军轰炸英国)
五、打开出海口
战争前夕,德国海军根据命令全部出海巡航,防止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海军
被封锁在波罗的海的情况。但是军舰总要回来休整的。去法国的话,离英国太近,被
炸了划不来。(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除了潜艇,没有一艘主力军舰是把法国当成母
港的)走北海,全程处于英国海军的追杀当中,而抢占挪威,军舰起码能够接受德国
空军的保护。
另外,在战争期间,还有不少德国商船不顾生死的为德国运输和招收志愿兵(在
《兄弟连》里面,有个德国战犯就是美国人,听从的号召回德国参军的。)
六、天气预报
特别是在诺曼底登陆前,准确的天气预报至关重要。
而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挪威这天的天气,过一两个星期就是德国法国的天气。(德
国气象专家就是没有预报出6月6日的好天气,才让德国输掉了诺曼底之战)
七、“韦斯特瓦尔德”号
也是导致直接决定入侵挪威的原因。
在战争的这个阶段,影响挪威中立的最重要的海军行动,是英国海军于1940年2月16日取的,当时驱逐舰“哥萨克”号驶入耶辛峡湾,并强行靠拢德国的海军舰艇“阿尔克”号(它是“斯比伯爵”号的舰)。海军上校(后为爵上海军元帅)菲利普·维安率领的一支队伍强登敌舰,打败了德国船员,救出了被“斯比伯爵”号俘虏而藏在“阿尔克”号上的二百九十九名英国战俘。在战斗中放了几枪,打死了四个德国人。
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向第三国进行军事冲突,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国际,而且这两国还是交战国。但是挪威只是给出了一个不痛不痒的抗议。丘吉尔据此认为挪威软弱可欺,下令英国海军开始在挪威海域布雷,威胁德国铁矿运输线,而据此认为挪威倒向了英国,下令开始”威塞演习“
没有出兵瑞典与芬兰
芬兰已经和德国结盟,而瑞典虽然是中立国,却已经偏向了德国,所以没有进攻。
德国进攻挪威的时候已经是立体战争了,海陆空三军全布兜出动了。
空军先抢占制空权轰炸地面目标,然后空军空降伞兵抢占机场。机场占领后,空军运
输机继续输送后续伞兵和陆军。
海军抢占制海权,炮击海岸目标,然后掩护陆军强行抢滩。
因为“海狮行动”进展不利,德国海军陆战队无法穿越英国海空军防守严密的英吉利海
峡,所以试图从英国北部利用北海冰架直接进入英国北部?
另外,德国入侵挪威的时候,海狮还没有提出来。德国没有海军陆战队。北海冰
架也没有大成那种样子。
德国是在占领挪威南部之后,才开始闪击法国,占领法国,法国投降后,德国才开始
了进攻英国的,这个时候“海狮”才开始提出来。而挪威已经沦陷很久了。
因为在此之前德国也没有抢滩登陆的经验,大规模的空降作战也是头一次,对于这样行动也是准备不足。
德军损失5000余人,巡洋舰3艘、驱逐舰10艘。英法和挪威军队伤亡5000余人,英国损失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7艘,法国损失驱逐舰1艘。
这样的损失,对于英法来说只是小意思,但是对于德国却是相当大的损失,虽然德国海军元帅雷德尔和都认为值得,可是德国海军从此再也没有大规模的行动(地狱守门犬行动除外)。完完全全沦为了舰队,只分散去猎杀商船,不对英国舰队进行正面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