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

上高天气预报15天气上_上高天气

tamoadmin 2024-07-31 人已围观

简介1.请问江西上高看的到么?如果看的到那什么时候可以看到?2.亚洲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形成原因。3.天气12-16度适合钓鱼吗4.沙特阿拉伯是热还冷,准确的温度5.为什么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相反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由于平流层上部有一个臭氧层,会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空气起到加温作用,因此平流层上部温度相对较高,下部温度相对较低,形成一个逆温层,厚度大约10千米。逆温层温度上高下低,对流层温

1.请问江西上高看的到么?如果看的到那什么时候可以看到?

2.亚洲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形成原因。

3.天气12-16度适合钓鱼吗

4.沙特阿拉伯是热还冷,准确的温度

5.为什么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相反

上高天气预报15天气上_上高天气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由于平流层上部有一个臭氧层,会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空气起到加温作用,因此平流层上部温度相对较高,下部温度相对较低,形成一个逆温层,厚度大约10千米。逆温层温度上高下低,对流层温度上低下高,因此在平流层的逆温层和对流层之间又会形成一个同温层。

同温层厚度大约有30千米。在同温层内,温度不随高度变化,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6℃左右,空气垂直对流不显著,主要是平流运动,利于飞机平稳飞行。同时,平流层内极少有水汽、固体悬浮颗粒等杂质,天气晴朗,光线好,能见度高。而且,没有任何一种鸟类可以飞到平流层的高度,在平流层内飞行不受鸟类威胁。此外,在平流层飞行还有两点好处,一是如果运气好的话,飞行方向与大气平流方向一致,可以借助风力,有助于节省燃料,降低飞行成本,这对于航空公司真是可遇不可求的;二是平流层远离地面,在飞行过程中飞机对地面的噪声影响显著降低,在重视绿色飞行的今天,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对流层紧贴地球表面,向上延伸至约12千米高度,是大气层内密度最高的一层,也是最热闹的一层,蕴含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受地表加温作用,对流层内气温下高上低,易于对流,加之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内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如果飞行中遇上雷雨天气,一是强烈对流引发飞机剧烈颠簸,严重时可能导致飞机结构破坏,二是强烈雷电可能击毁飞机。因此,在对流层飞行,雷雨是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的灾害性天气,一旦遭遇大片积雨云飞机通常需要绕过去,严重时需要备降其他机场甚至取消飞行。此外,在对流层飞行,飞机还可能遭遇飞鸟的威胁。大多数鸟类在3千米以下活动,猛禽可以飞得更高。13年,在科特迪瓦首都上空,一架民航飞机就在11000米高空撞到了一只黑白兀鹫,导致一台发动机损坏。因此,在对流层内飞行,特别是低空飞行,容易撞鸟。如果撞击大型鸟类,可能引发严重飞行事故。

请问江西上高看的到么?如果看的到那什么时候可以看到?

降低,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升高按指数律递减。气压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一年之中,冬季比夏季气压高,一天中,气压有一个最高值、一个最低值,分别出现在9~10时和15~16时,还有一个次高值和一个次低值,分别出现在21~22时和3~4时。

气压日变化幅度较小,一般为0.1~0.4千帕,并随纬度增高而减小。气压变化与风、天气的好坏等关系密切,因而是重要气象因子。

测量工具:

测量气压的仪器,最常见的有水银气压表和空盒气压表两种。

空气是有重量的,气压是指大气施加于单位面积上的力,所谓某地的气压,就是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

气象上常用百帕做为气压的度量单位,具体是这样规定的:把温度为0℃、纬度为45度的海平面作为标准情况时的气压,称为1个大气压,其值为760毫米水银柱高,或相当于1013.25百帕。

亚洲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形成原因。

能看到。江西上高尽可能远离城区能看到。如果你家平时能看到很多星星的地方就能看到,就不用远离了。2012年8月12日-13日的英仙座流星雨在中国各地(包括江西全省)都能看到。但得天气很好+光害小。

8月12日—13日的晚上,英仙座流星雨预计峰值时每小时100颗流星(理想条件下),实际会不同程度地打折扣。

江西上高推荐观看时间:8月12日的23点-13日天亮前。江西上高凌晨1点多出来的残月虽会影响流星数量,但影响不是很大。你也可以选取其中一段时间观看。(01点以前的上半夜由于辐射点较低,流星少或遇不到)

具体在哪能看到:提前几天在晴天晚上到外面去转一转,选一个光害少、空旷的的地方,能看到星星越多越密集的地方越好。但请注意各种安全问题,尤其女孩子,得有人陪同。视光害的大小,尽可能远离城区看。

流星雨是用肉眼看的,不用望远镜,近视的要戴眼镜。届时英仙座位于偏东北方向,但天空各个位置出现流星的可能性都差不多,方向不重要。在空旷的地方躺着看最好。

要是天气预报说这晚天气不好,也可以试着在这晚的前后2个晚上看,也是相同的时间(23点-次日天亮前),数量少一些而已。另外今年12月13-14日晚有双子座流星雨(理想条件下每小时140颗流星),观看条件比英仙座流星雨更好。

天气12-16度适合钓鱼吗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与生存。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寒冷干燥,南北温差甚大。每年的4月至9月,暖湿的夏季风从东部和南部海洋吹来,普遍高温多雨,南北温差甚小。中国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温度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很大,东南沿海可达1500毫米以上,西北内陆只有200毫米以下。

形成原因

关于季风的成因问题,有人认为是海陆间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季节变化造成的;有人则认为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所致。我国的一些气候工作者认为,季风现象是海陆分布的热力作用、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具体地形等三因子共同影响下的综合现象。例如印度季风之所以特别显著和稳定,是由于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季风和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正好是一致的。冬季印度在冷高压的南面,又处于信风带的位置上,因此印度东北季风特别稳定;夏季印度在热低压的南面,又处于赤道槽北移时西南风经过的地方,因此,西南季风也特别稳定。

由于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冬夏海陆热力差异,引起海陆大气活动中心(即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使季风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季节转换。

冬季,亚洲陆地辐射冷却很快,形成干冷的西伯利亚高压(又称蒙古高压),在北太平洋面上为冷湿的阿留申低压,二者都非常发育,尤其是前者势力十分强大,几乎控制全部亚洲大陆。它是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源地,也是冬季大陆季风的源地。由于冬季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连成一片,二者复合,势力强大,成为亚洲大陆冬半年气候的主宰。高压干冷气流向外吹散,在太平洋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印度洋沿岸为东北风,这就是东亚和南亚的冬季风,具有晴朗严寒、干燥等冬季高压天气特征。冬季风为干燥陆风,一般不易降水,但吹到日本的西北风,能形成大风雪。侵入长江以南地区的暧海变性极地大陆气团,能形成冬春阴暖或降雨天气。青藏高原,冬季阻挡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由于高原北面高压脊的存在,十分有利于冬季风的南下,使冬季风影响加强,造成我国冬季的寒冷气候;而高原南面的低压槽,由于槽前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对我国南方天气气候的影响也很大。又由于高原的阻挡,使高原北侧的南疆和河西一带,冬季干冷;而南侧印缅一带冷空气活动少,冬季干暖。青藏高原在冬季又是个冷源,这将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下沉气流,从而也就加强了冬季季风环流。

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低压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与赤道低压连为一体。这时夏威夷高压西伸北进,势力最强,范围最大,因此就形成了从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的东南季风。这就是东亚的夏季风,它是源于热带海洋气团的暖湿气流,夏季时对亚洲大陆影响最大。亚洲南部,这时由于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跨越赤道后转为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当西南季风到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受阻于青藏高原而分为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向西,进而维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热低压;另一支沿山脉走向,流向我国,扩大了西南季风对我国的影响范围。夏季时青藏高原对周围自由大气来说是热源,这必然要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季风低压,从而起了加强夏季风的作用。

回答者:油漆工 - 举人 四级 3-17 16:39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暖热,冬季寒冷。因此,气温年较差比海洋气候大。最冷月出现了1月,表现出大陆性气候特点,最热月出现在7~8月,秋季气温高于春季气温,又表现出海洋性气候特点。例如长沙,年较差24.6℃,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4.7℃,最热月为7~8月。从月平均值来看,7月平均为29.3℃,8月平均28.7℃,7月只比8月高0.6℃,实际上在1951~1980年的30年中,有1/3的年份是8月温度高于7月,况且从平均最高温度看,则以8月最热,为31.2℃。再以南京为便,年较差为26.0℃,1月最冷,平均2.0℃,最热也在7~8月,7月平均28.0℃,8月平均27.8℃,从1951~1980年30年间,有14年是8月平均温度高于7月,平均最高温度也是8月最热,为30.5℃。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例如长沙年降水量1390毫米,3~8月就占71%;南京年降水量1031毫米,4~9月占74%;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早晚,完全决定于季风进退的早晚和强弱。例如,长沙的雨季就比南京早一个月,到华北,雨季只6~8月,甚至只有7~8月是雨季。雨季的长短与夏季风控制有关系。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量极不稳定,逐年变化很大。在长沙,多雨年比少雨年的雨量多两部,南京则多三倍,北京更超过五倍。所以,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水旱灾害频繁,是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极不利的一面。

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虽然不免有闷热难熬之苦,却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

纳我的呀

沙特阿拉伯是热还冷,准确的温度

你好,下面是我多年钓鱼经验对天气进行的总结发给你!

我国地处温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没有季节都有明显的气候、温度特征。作为变温动物的鱼类,对此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春天是大多数鱼类由冬眠复苏的季节,它们要恢复恢复力,生儿育女,所以觅食也特别勤快。每年的3-5月是我国大多数地区垂钓的黄金季节。但早春时节天地还较寒冷,水温尚低,类似初冬,除鲫鱼摄食外,鲤、草等鱼还处于不食或少食状态,所以只宜钓鲫鱼。适宜垂钓的天气是晴朗、多云或者连续多日阴天,以晴天为佳。雨天不宜垂钓,因为此时下雨大多伴随着寒潮侵袭,气温大幅度下降,鲫鱼因畏寒而减少游动和摄食,不爱咬钩,不宜垂钓。清明前后,气温缓慢上升,鱼类正值产卵前后,产卵前要摄入大量食物,以满足性腺发育,适宜垂钓的天气是多云或阴天,晴天(特别是上午10时以后)反倒不利于垂钓,这是因为此时水表层被太阳晒得叫暖和,多数鱼已浮至水面晒太阳,不食少动;雨天,鱼停止游动觅食,也不宜垂钓。谷雨后,天气已暖和如春,鱼产卵基本完毕,纷纷向近岸游动,大量进食,补充产卵排精后的身体所需。适宜垂钓的天气是晴、多云和阴天,以多元和阴天最好。适宜垂钓的天气是晴、多云和阴天,以多元和阴天最好。绵雨和狂风暴雨天不利于垂钓,但狂风暴雨后(特别是春季的第一场狂风暴雨)的晴天丽日却是最好的垂钓时机。暮春是一年中垂钓的第一个黄金季节,此时适宜垂钓的天气与仲春后期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阴雨天也宜垂钓,如果是晴天,只是上午好钓鱼,中午以后就不爱咬钩了。

到了夏季,初夏的水温非常适合鱼类生存的需要,鱼的食欲特别旺盛,晴、多云、阴、雨天都适宜垂钓,以多云和阴雨天最好,无论钓深钓浅,钓近钓远,都会有好收获。如果是连续多日的晴天,垂钓效果就差些。到了盛夏,适宜垂钓的天气是多云和阴天,特别是久雨后的阴天,更适宜垂钓。在盛夏的酷热天,如果突然一场短时的暴雨伴随着冷空气(风)袭来,空气随之十分清新,人感到神清气爽,此时垂钓,鱼很爱咬钩,垂钓可获丰收。如在大水域垂钓,还可钓获意想不到的大鱼。但这种天气很短暂,最多一天半天,垂钓者不可失去此良机。盛夏的烈日天,水温很高,水中氧气减少,大气压降低,不利于鱼的生存,鱼类食欲减退,潜入深处远处避暑去了,这样的天气不适宜垂钓。夏天最不适宜垂钓的天气是阵雨过后,大地仍然热气蒸腾,水温不仅未降,反而更加闷热,鱼感到窒息般难受,懒得游动摄食,垂钓很少获鱼。以上是就钓鲤、鲫等鱼而言的。钓草鱼的天气则由所不同。草鱼生性喜热畏寒,夏天是起食欲特别旺盛的时期。在夏天的烈日下,有些鱼类少食少动,而草鱼却特别活跃,争夺饲料(草)而食,所以夏季的晴天时钓草鱼的最好天气和时机。阴天也宜垂钓,但效果差些。不很热的初夏,如下一天半天大雨(非暴雨)时,天气变得凉爽,草鱼更加兴奋活跃,常在较浅水域忙碌觅食,趁雨底钓比晴天浮钓效果还好。这样的天气也很短暂,雨停后不久,鱼讯就会发生变化。

秋季是一年中垂钓的第二个黄金季节。初秋,适宜垂钓的天气主要是阴天,渔谚说“秋钓荫”,指的是要求垂钓应具备凉爽了。雨天(特别是绵雨天)更不宜垂钓,因为秋天下的是“凉雨”,而此时的水温比雨水的温度高,下雨前形成水体温度上高下低的较大差异,下雨后,水体的温度又比水上层高得多,鱼便浮在水上层吸氧和休息,不思饮食,所以垂钓效果差。随着水温逐渐下降,至中秋时分,垂钓就应该择多云天或阴天。深秋时,天气已临近寒冬,鱼类会大量进食,以继续脂肪,备越冬之所需。此时的晴天和多云天是适宜垂钓,效果特别好。气温未明显下降的阴天也可垂钓,只是效果差一点。如果既下雨又降温较多,这种天气就不宜钓鱼。秋季钓草鱼的最好天气仍然是晴天,多云天次之。但因水温逐渐降低,鱼便逐渐向下层转移,应用半浮或钓底为好。深秋下雨降温对钓草鱼是不利的。

冬季垂钓的鱼种主要是鲫鱼。适宜垂钓的天气是晴天和多云天,以晴天为好,渔谚说“冬钓阳”,但也应注意,有些时候却并非如此。如多日晴朗之后的晴天,表层水温已趋于缓和,鱼的趋暖习性使其游向水上层和浅处,而鱼具体在何处则很难寻着,所以垂钓收获不大。连阴多日气温又稳定的天气,垂钓收获往往并不亚于晴天和多云天。冬天的雨天最不适宜垂钓,因下雨水体更加寒冷,迫使鱼少食少动,也别是寒潮侵袭的强降温的雨天,鱼会不食不动,垂钓不会有什么收获。但是寒潮到来之前却是垂钓的极好天气。寒潮来临前的几日多是晴朗或多云的天气,气温逐步缓慢升高,当人们感到有些暖意时,这就是寒潮到前一二日的征兆。这时垂钓,鱼会频频咬钩,收获可喜。寒潮入侵期间是很难钓到鱼的。强寒潮过后7天左右,弱寒潮过后5天左右,气温才能回复到正常水平,方可垂钓。

为什么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相反

沙特阿拉伯)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 从阿拉伯半岛直达印度河下游的塔尔沙漠,都分布有亚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因为这里广大面积的陆地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地面存在着山间高原和盆地,也有助于荒漠气候的形成和发育。这里夏季炎热,冬季较冷,如巴格达夏季气温可达49℃,冬季最低气温为-8℃。卡拉奇夏季和冬季分别为48℃和4℃。塔尔沙漠以东,因季风作用,亚热带干旱气候的分布逐渐中断。亚洲亚热带地区与非洲南部相似,地势不象北非那样平坦,而且东部地势起伏悬殊,也阻止了干旱气候大片地东伸。塔尔沙漠地区由于盛行从伊朗低压南缘向东扩张的热带大陆气团(Tc),它使赤道季风气流(Em)不能远达北方;加上西南季风在它北界上的垂直厚度扩张得并不厚;此外,本地区夏季高空为反气旋形势,低层为显著的热低压,下低上高,不易致雨,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仅75~150毫米左右,形成荒漠。伊朗高原主要为由边缘山脉围绕着的山间高原与盆地,夏季不如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区酷热,冬季不如中亚地区寒冷,气候上具有由温带干旱地区到热带干旱地区的过渡性质。高原冬季气温多在5~10℃,夏季气温在南部低地可达30~32℃,最高可达40~50℃,由于本区西接地中海式气候区,故冬春有一定降水,且西部雨量较东部为多,扎格罗斯山脉西南坡和厄尔布尔士山脉北坡年降水量为500毫米,但内部降水不足100毫米,形成了荒漠。

(2)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热带荒漠、半荒漠气候区) 本区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的南缘,是北非荒漠带向东的延伸。由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的影响,气候非常干热,最热月平均气温为30~39℃,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0~25℃,绝对最高气温可达55℃以上,夜间有时降低到0℃,年较差一般在18℃以下,日较差有时达到35~40℃。本区由于得不到西南季风的润泽,故降水稀少,在荒漠中有的多年不降滴雨(但也有一次暴雨降水几十毫米的记录),因此热带荒漠广布。热带荒漠区与温带荒漠区主要不同之点,在于前者夏季酷热,冬季不寒,是典型的干热气候,沙风暴经常发生,伴随着高温和非常干燥的空气(相对湿度为10%)。

泛沦干旱气候即荒漠气候,是以非纬度地带性占优势的,尽管从温度考虑,南北方向可划分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半干旱和干旱气候,然而除个别情况外,它们在地区分布上是连续的,因而很难把它们分开。全球干旱区的分布,在北半球主要集中在北纬10°~50°,南半球则在南纬15°~50°之间。近赤道的干旱区主要见于南美秘鲁沿岸、巴西东北部、东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地。世界上干旱区分布最广的地区是北非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岛—伊朗—中亚,东西长达13000公里。亚热带和热带荒漠可统称热荒漠,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日照强,每年日照时间达3500~4000小时,相对湿度低于50%,年均温高于18℃,有些地方在25℃以上,地表温度可达80℃,夜晚却可低到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0℃,年较差不大,在18℃左右,日较差相当大,达35~40℃,降水很少,一般低于250毫米,有的地方少于100毫米,甚至几年滴水不降,并常有沙暴。温带荒漠即冷荒漠,它的特点是冬季很冷,极端温差可达90℃,最冷月平均气温3~-10℃,夏季在树荫下温度可达50℃左右。在北半球,温带荒漠与陆地面积广大、远离海洋有关,而亚热带与热带荒漠则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

(3)亚热带夏干气候区(地中海式气候区) 本区主要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内陆除外)、地中海沿岸区域和伊朗高原西缘。同大陆东岸同纬度季风地区相比,气候特点显著不同,这里属于大陆西岸亚热带气候,夏季晴朗、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陆地(土壤)的比热容小于海洋(海水)当他们被太阳同时照射时陆地升温快就比海洋高同理他们在一定时间散发的热量相同而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海洋则陆地降温快气温低于海洋

热空气向上升,在垂直空间上它的底部留走了热空气需要其周围的空气来补充(冷空气的密度大则重量大在大气底部)这样空气就开始了流动 形成了风因为这种风是季节造成的故称季风

升温与降温手它周围环境气温的影响,所以不同季节升、降温速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