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
桑植县天气预报15天气_桑植县天气预报15天查询精准
tamoadmin 2024-07-31 人已围观
简介1.气象灾害2.去张家界旅游要注意什么自然景观有:(一)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门票248元三日有效:包含黄石寨、金鞭溪、袁家界、杨家界、老屋场空中田园,神兵聚会,大观台、天子山、十里画廊等景区。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也是**《阿凡达》中哈利路亚山的原型山,奇幻的潘多拉世界所在地,游玩时间二至三天,是张家界旅游必去景区。(二)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门票258
1.气象灾害
2.去张家界旅游要注意什么
自然景观有:
(一)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门票248元三日有效:包含黄石寨、金鞭溪、袁家界、杨家界、老屋场空中田园,神兵聚会,大观台、天子山、十里画廊等景区。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也是**《阿凡达》中哈利路亚山的原型山,奇幻的潘多拉世界所在地,游玩时间二至三天,是张家界旅游必去景区。
(二)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门票258元+3元保险。天门山文化底蕴深厚,有“武陵之魂”之称,更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誉,它兼峰、石、泉、溪、云、林于一体,集雄、奇、秀、险、幽于一身,被誉为空中原始花园。有亚州最长的天门山索道,云雾缭绕的天门仙洞,99道弯世界公路奇观(号称通天大道)、李娜别墅、鬼谷栈道、鬼谷兵盘、云梦仙顶、天门山寺、灵泉院、木石之恋等著名景点,此景区可按排大半天的游玩时间。
(三)大峡谷(门票122元+3元保险)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乡,紧邻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张家界大峡谷是一个新近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张家界大峡谷原来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做烂船峡:来源与神泉溪,整个大峡谷和南方红旗渠的水流都来源于这里,传说以前从泉眼中涌出过很多烂了的船板,当地人们又无法知晓烂船板从何而来,所以这里得名“烂船峡”,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乱泉峡:是指峡谷中的两面石壁,溪泉众多,满峡飞流。景色自然,人工装饰较少,看山坐船玩水赏瀑布。2012年张家界坐船观景最值得去的地方。此景区游玩时间为3小时左右。
(四)龙王洞(门票75元+3元保险)龙王洞是张家界旅游核心景点之一,被溶洞专家称赞为“世界溶洞奇葩”,是中国最大、最古老的溶洞之一。龙王洞总长约30公里,平均高度50米,宽80米,有58个厅台、28条石走廊、15处珍珠瀑布、3条地下阴河、湖泊2个、水花池45处,洞中石笋、石钟乳、石幔、石花遍布,琳琅满目。更有“天下第一柱”之称的龙王宝柱,顶天立地、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此景区游玩时间为2小时左右。
(五)宝峰湖(门票96元)被称为“世界湖泊经典”,主要景点由宝峰湖和鹰窝寨两大块组成。其中宝峰湖、奇峰飞瀑、鹰窝寨、一线天被称为武陵源“四绝”。是武陵源风景名胜中的精品景点,也是张家界核心景区惟一以水为主的旅游景点。曾作为2001年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文艺表演的天然布景,在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多次亮相,骤然间成为海内外游人心中胜景。它是一座罕见的高峡平湖,四面青山,一泓碧水,风光旖旎,是山水风景杰作),此景区游玩时间为二小时。
(六)黄龙洞(门票100元+3元保险)黄龙洞是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中著名的溶洞景点,因享有“世界溶洞奇观”“世界溶洞全能冠军”“中国最美旅游溶洞”等顶级荣誉而名震全球。现已探明洞底总面积10万平方米,洞体共分四层,洞中有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经中外地质专家考察认为,黄龙洞规模之大、内容之全、景色之美,包含了溶洞学的所有内容。黄龙洞以其庞大的立体结构洞穴空间、丰富的溶洞景观、水陆兼备的游览观光线路独步天下)此景区游玩时间为二小时。
(七)猛洞河(门票165元+3元保险)猛洞河因“山猛似虎,水急如龙,洞穴奇多”而得名,被誉为“天下第一漂”。“张家界看山,猛洞河玩水”已是湖南湘西旅游精髓,游玩此景区需按排一天的时间。
(八)凤凰苗人谷苗寨(门票98元)苗人谷苗寨位于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离山江镇仅有2公里。距凤凰古城18公里,面积4平方公里,凤凰纯苗文化的标志性景点。苗人谷,因为拥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保存完好的古老苗寨而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中国“苗族活化石”。苗人谷自然风光秀美,民俗风情浓郁,是一副山清水秀的天然画卷,狭长的幽谷中谷中藏洞,洞中藏谷,宛如迷宫,胜似仙境。谷内四季常年山花烂漫,百鸟争鸣,溪水潺潺流淌,峡谷迂回曲折,穿山洞穴气势壮壮观,飞天瀑布美轮美奂。
人文景观有:
(一)土司王宫(门票120元)集中展示了湘西土家族的宗教、演艺、建筑、手工艺、服饰、饮食等文化,是历代土家族首领所居住的地方,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吊脚楼,如果你想感受到灿烂缤纷的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是你到张家界旅游必须游玩的第一站),游玩时间3小时左右。
(二)老院子(门票70元)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雍正初年,其建筑风格为四井封火墙式土家建筑,融土家园林.土家吊角楼于一体,是典型的毕兹卡(土家族)居民。是整个湘西乃至全国幸存下来,保存最为完好的土家古宅,堪称土家建筑的活化石,被誉为“土家第一宅”。前院总理在这里读书)游玩时间2小时左右。
晚会表演有:
(一)天门狐仙(门票228元,该剧由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任总策划和总导演,由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上海世博会文化大使谭盾任音乐艺术总监。体现湖湘文化深厚积淀、充满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展现潇湘大地多俗风情的艺术盛宴从此横空出世。气势磅礴的宏大场面、强烈震撼的视觉冲击、美轮美奂的舞蹈音乐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位于市区不远处,如您的行程有在市区住一晚,那么晚上当去看看了。
(二)魅力湘西(门票228元,魅力湘西原是一部土家族记传史诗,记载了土家族的起源、传承以及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可以和纯正的土家族人亲密接触,体验丰富多彩的土家民俗风情,了解湘西赶尸,湘西巫术,辰州符这三大千年古迷的神秘内幕,目睹湘西奇人怪客的神功绝技),位于武陵源镇,若您的行程有在武陵源住宿,晚上可以看看这场演出,定不会失望而归的。
张家界旅游最佳时间季节:
张家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8°c、可谓是四季如春,4月至11月是最佳旅游时间,特别是4月、5月、6月、客人较少,基本不需要排队,下雨后出太阳的情况比较多,那下雨的是一阵一阵的,经常可以看到云海。景区内都是石板路,都有安全防护栏,有几块钱一件的雨衣和草鞋,所以大家不要担心安全问题。。。
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给大家推荐一个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凤凰古城四天三晚经典之旅
第一天上午:大氧吧、母子峰、猪八戒背媳妇、金鞭岩、劈山救母、金鞭岩、醉罗汉、文星岩、长寿泉、双龟恋爱、跳鱼潭、千里相会、紫草潭、水绕四门 下午:台、后花园、拜仙台、我型我秀、小洞天、情人谷、神龟问天、百元大钞、天下第一桥,老屋场,空中田园,神兵聚会(住山顶丁香榕)方便第二天看日出,景区内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看到最好的日出的。
第二天上午:一步登天、金鸡报晓、回音壁、空中走廊、土家山歌台、三道鬼门关、一线天、天波府、藏宝洞、四道城墙 下午:御笔峰、仙女散花、西海石林、天子观景台、点将台、神堂湾、贺龙铜象、龟王化石、石船出海、武士训马、试心石、天子阁、十里画廊、寿星迎宾、药老人、两面钟、向王观书、十指峰、三姐妹、猛虎啸天、孔雀开屏。(住武陵源)晚上可以去看魅力湘西,或溪布看夜景(酒吧,小吃,古貌犹存)
第三天上午:天门山索道、鬼谷栈道、玻璃栈道、李娜别墅、天门寺、通天大道(住凤凰古城)
第四天上午: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沱江泛舟、万寿宫、古城墙、主题博物馆、虹桥(下午13:00左右结束)
附注:旅程结束之后,可以坐下午14:30汽车前往凤凰古城,车费为67元每人。张家界至凤凰的汽车一天有三班:早上08:30 下午14:30 15:30旺季期间16:30也有一班车,张家界至凤凰车程为4小时左右,车费均为67元每人。也可坐火车前往,下午4点,5点,6点,7点都有火车前往,附注:坐火车约150分钟左右只能到达吉首,再坐汽车约50分钟左右到达凤凰。如果想省钱更省心的话,也可以参加那种散团前往哦!
如果想省钱更省心的话,也可以参加那种散团前往哦!
1、张家界的出行攻略,提前在网上查好攻略,了解张家界当地天气,
2、旅游路线攻略,提前在网上根据攻略的介绍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景点,并根据时间安排好行程。
3、美食攻略,查出当地特色美食和价格包括店面名称,一是可以吃到美味,二是不会被不法商贩趁机宰你。
4、电子设备:数码相机、MP3、等等用来消磨时间的,笔记本就算了吧,一是太重不方便,二是托运的话也不安全。
5、应急药物:感冒药、发烧药、止泻药、创可贴、防晒霜、晕车药等等。
6、、等有效证件。
7、春秋季节因为张家界的早晚温差较大,最好带一个外套。
8、个人洗漱用品,张家界景区内的客栈是不提供洗漱用品的,需要自备。
9、如果是雨季出游要带好:鞋套、雨披、雨伞等雨具,虽说景区内也有卖的,不过价格和质量方面不是太好。
特别提醒:要穿运动鞋和适合运动爬山的衣裤,因为张家界基本是以走路爬山为主,爬山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台阶。
10、如果游玩前功课做的不多,可以请个导游,网上导游很多,但是千万要注意怎么选择导游。网上推荐口碑不错的导游全名:向慧,出行前不清楚的可以联系他,当地的小伙子主要是出发前可以问清楚当地天气气候变化,以及旅游方面的相关信息。他会详细讲解沿途景点,让你少走冤枉路,帮你背行囊。在这方便留下他的扣扣 84606583 电话:15274465605 有不清楚的可以咨询他,同时也会给您很专业很满意的回答。
11、如果想将张家界与湘西、凤凰组合游玩的,可以乘张家界——湛江的列车,在吉首车站下车,换乘汽车抵达猛洞河站,火车站就在芙蓉镇附近。到芙蓉镇后可游览该镇,顺便尝尝当地著名的刘晓庆米豆腐。
12、武陵源景区门票只在三天内进出有效,打算在景区内一连游玩三日以上的,要事先考虑好住宿问题。可住在景区农家乐,这样方便周边游玩,不需要走回头路。
张家界攻略几大更新:
1.好吃的三下锅涨价了,现在是25元/人份,而且是2份起。凤湾还有个龚师傅做的三下锅也不错哦,另外就是步行街那边的老农村也是很正宗的。
2.张家界至凤凰的车费涨了,现在是67元/人了(含2元保险);武陵源到凤凰的车费现在是77元/人
3:张家界中心汽车站就在火车站出站口的左手边20米处,下了火车就可以直接坐景区线路汽车到每个景区大门口了;
4.出游观景最受影响观景的是天气,张家界的天气预报是出了名的不准,所以出游前咨询联系人是最好的选择。
1》:天气
张家界一雨成冬,没有下雨冬天也不太冷。景区卖得全是特色服装,没有合适的衣服卖。所以来张家界之前天气预报要看好(张家界天气很不准,最准确的是提前2天左右的,在出发前看看时间也是允许的)。
2》:穿着
到张家界的穿着一定要慎重,裙子(爬90度旋梯,曝光率100/100)、高跟鞋(爬几天山下去,会省掉您半个月以后的腿力活,情况好点腿会直接肿个几星期)是很不方便的。秋天最好带帽子,喜欢人少的风景区的旅客,人少的景区毛毛虫会为您添点人气的。
3》:药物
张家界景区没有正规的医院,都是一些私人办的药店,景区价格比较高,感冒药5快的,私人药店会打个五折给您再乘以十倍。所以感冒药,皮肤过敏药,止泻药(虽然我陈黎明能在紧急的情况下拔草药治小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是不冒失的好),尤其是心脏病、高血压等对药物有依赖性的严重病列,一定自己带好**,要是山顶没有卖的,从山上到市区最少2小时,是很危险的。
4》:防人
来张家界的火车上,有机会遇到所谓的“列车旅行社”请你们慎重。要是你们找好了接待你们的单位,请讲信用,不要理会他们。如果你们没有找相关的接待单位,你们也别轻易相信有太物美价廉的套餐等你们。因为你们对张家界的了解太不深了,更多自费项目会让你们把吃下去的免费馅饼吐出来的。但是请不要理会他们,出门别给“讨厌”你的人给机会整你。
5》:防偷
到达张家界市区后,要是乘坐公交车,或者人多的商场,你们要小心。很多小偷对旅客有特别“照顾”(凤凰更小心,有幸亲身体验多次)
6》:定行程
这个环节是最重要的,其实订行程很简单;告诉您接待的单位你们的人数、游玩的时间、到达张家界的车次/班次、需要游玩的景点、需要住宿的条件就好,行程就可以早点订下来。提前做好功课(没有野外生存常识的建议找自由向上安排导游,张家界线路复杂)。
张家界的吃:
在张家界市区,好吃的地方很多,第一个值得推荐的就是张家界的特色菜-----三下锅,所谓的三下锅其实就是一种很方便的干锅,它是由三种主料做成的,炖着不放汤的火锅。“胡师傅三下锅”在市区三角坪,价格是25元一份,分量比以前要少了一些,一人也要点40元的份量,加上其他的花费要60大洋了!推荐的就是干煸肠子,干煸核桃肉(其实是猪脑壳肉)和湘西腊肉三种混在一起炖,会送一小份酸萝卜,又脆又酸,与另一知名餐饮老武鱼头唱对台戏了。它的斜对面就是专吃鱼头的地方,叫老武鱼头,味道也很不错,一个鱼头有4斤以上。
另一个吃鱼的地方在大庸桥公园桥下(在公园桥下的桥洞),做的本地河里的岩骨鱼(也叫黄牙嚼)和桂花鱼,味道确实好。公园桥洞下的那感觉很不错,边吃边欣赏公园的风景,碧绿的澧水河从身边流过。。。。。10路车可到。
岩泊渡活鱼馆:金海岸,逸臣华天大酒店斜对面;专吃鱼的地方,一般都是桂鱼和黄鸭叫,鱼做的很有特色,汤头和鱼都非常鲜!
还有吃酸菜牛肉的地方,叫银满斗,比较难找,在航校对着的那条小巷子进去,位置在这个小巷子的中部,有招牌,他家的酸菜牛肉比较有名,价钱也不贵,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火锅店,以酸菜牛肉最为出名,小炒肉是一绝。
另外,在梅尼百货前面点的巷子口,有卖用叶子裹住的糍粑,里面包的是黄豆粉,味道很好,可以去试试,梅尼百货对面,有卖泡椒凤爪,味道也很好。
在麦当劳对面有一个叫夫妻萝卜店的,名气很大,每天生意红火,味道还行,不吃辣的要事先同老板申明。
网上神传的草帽面,早已不是什么手推车、载草帽的打扮了,老板赚钱了,在人民路梦特娇招牌边小巷内(离老汽车站不远哦)有个小店,没有店名,餐饮条件简陋,她那生意好,下午就不用去了,面是没有的了。
张家界最出名的吃羊肉的地方,特色是羊肉,羊杂,羊脚火锅,个个小炒也很不错!老王羊肉:从三角坪加油站过去第二个十字路口左转。
张家界行:
飞机:
荷花机场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官黎坪办事处荷花村,距离市区5公里,已开通了往返全国20多个城市的航班,虽然距离市区中心不远,但是坐的士,一般都要40-50元。白天有4路公交车,1元坐30分钟到市区,晚上4点以后就没了,只能打的,打的是不打表的。
火车:
张家界通过石长线与其他铁路大动脉相通,已与全国十多个大中城市开通了旅客列车。坐火车来旅游的人特别多,导致直接预订火车票很困难,一般去上海、北京、广州三地方向的火车票都得付点服务费。
(1)北京每日有K267次和K967/K966至张家界,发车时间为每日12:10分和10:48分,抵达张家界的时间为次日11:08分和12:35分,票价分别是硬卧(上)330元和383元;东三省、天津、河北及内蒙地区没有直达列车,须在北京转车。
(2)上海南每日有K533/K536次和K1373/K1376次至张家界,上海南发车时间为11:31分和17:05分,抵达张家界的时间为次日07:32分和14:02分,票价都是硬卧(上)324元。华东地区的游客都可转车坐该列火车。
(3)广州每日有K9072/K9073次、K1096/K10次、K9064/K9065次至张家界,广州发车时间分别为20:02分、23:20分、14:06分,抵达张家界的时间分别为次日09:45分、18:24分、03:39分,票价分别是硬卧(上)2元、321元、183元。
(4)广西的游客须到湛江转坐1474次、1806/1807次列车发车时间分别为15:15分和20:40分,抵达张家界的时间分别为次日09:11分和16:19分,票价分别是硬卧(上)153元、142元。
(5)海南的游客须到南宁转坐2012次,发车时间是17:50分,抵达张家界的时间为次日08:27分,票价是硬卧(上)121元。
(6)襄樊、宜昌有火车直达张家界,湖北、安徽地区的游客都须先到襄樊、宜昌再转乘K267次或1473次至张家界。
(7)江西的游客可在上饶、鹰潭、新余、宜春、萍乡站乘K533/K536次火车至张家界,到张家界的时间为07:32分.
(8)福建的游客须至鹰潭,自鹰潭乘K533次火车至张家界,发车时间是19:52分,票价硬卧(上)是164元。
市内交通情况:
张家界市区并不大,公交车是1元,出租车是5元起步价,每0.5公里跳一次表,每次是6毛钱。如果你感觉被出租车司机讹诈或是绕远路你可以打投诉电话投诉他
到张家界市区后如何到景区?
1、飞机场
下飞机之后,机场外有4路公交车到市区,1元一人,旺季2元因为开了空调了,但是班次不多。(8:00—18:00)如果等不到公交,打车到市区在20--30元之间,你要想便宜点的话,最好是出机场口之后右转走400米到机场大门外会有很多的士,那个只要20元,机场里面的30的是因为要交停车费的,所以就贵
2、火车站
张家界火车南站,出站口的时候会有很多身穿制服的或者没穿制服手持扩音器的人向你推荐几日游,此时你大可不必搭理他们,因为他们就是火车站附近挂的所谓的一些旅行社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拖”。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直奔出站口外左侧的大广场,广场有直接去市区的公共汽车,5路、6路车都是1元一人开空调的是2元(22:00---06:00是2元一人)都去市区的。去森林公园景区就在火车站的广场左边50米处就是汽车站,在汽车站乘去景区的BUS,到森林公园的是12元/人、40分钟到。到武陵源的是12元,都是10分钟一班,到武陵源后再打车5元,到标志门(也就是那里的门票站)或者坐武陵源公交1路2路公交也可以到标志门,到天子山门票站的车是15元、路程要1个半小时,半小时一班。
3、汽车站:
张家界新火车站附近的新汽车站已开通,于(2011年12月18日)投入使用。更加方便游客们去森林公园,出火车站广场就能看见汽车站再往左边走50米,再在汽车站换乘去景区的BUS,到森林公园门票站的是12元/人、40分钟到;到武陵源的是12元,都是10分钟一班,到武陵源后再打车5元,到标志门(也就是那里的门票站)或者坐武陵源公交1路2路公交也可以到标志门;到天子山门票站的车是15元。
张家界市区的住:
因为市区的治安没有景区的治安好,所以为了安全着想还是建议住星级酒店吧。费用相对来说就会比较高。二星的双标在100—150元左右,三星在180-260元左右。四星在380-680元在市区,宾馆最集中的地方是在解放路、子午路、汽车站附近,全市各条主要干线都有酒店。武陵源门票站附近,有大大小小酒店近五十家,一般以接待团队游客居多,空房间比较少,难预定到。森林公园门票站附近,相对较少,只有不到10几家酒店。
张家界景区住宿:
张家界景区内的农家客栈主要分布在杨家界乌龙寨、袁家界下坪、天子山丁香榕。一般到张家界自由行都是住在风景区内,相对住宿的条件要比酒店简陋些,但可以省却来回出景区奔波之累,免走回头路,还节省了银子和排队验票、等侯景区环保车的宝贵时间。丁香榕因为有自然山泉,而且出行方便,位置最好,是天子山、索溪峪,森林公园、袁家界及张家界森林公园四大景区的中心,不管您是从天子山停车场还是袁家界天下第一桥停车场过来都可以坐景区内免费提供的环保车,丁香榕离大观台步行10分钟(大观台是张家界看日出最佳地方),因而受到很多游客朋友推荐。
关于自由行导游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山区,地域跨度很大,各个景区都是分散开的,而且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语言风俗差异较大。所以,不单单是一地或者几天就可以饱览所有美景名胜的。于是,游客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经济条件来决定出游方式。建议来之前找好当地地陪,这样可以为你省去不少麻烦,省时、省力、省心,可以自由地看到许多参加旅游团所看不到的美景。
某些旅游中导游可以说起到灵魂的作用,没有导游的旅游团,旅游将是不可想像的,虽然有少数人对导游的不满,但要相信,大部份导游是得到游客认可的,如这次出游张家界联系的向慧导游服务及讲解都做的很到位,在这留下他的扣扣84606583,导游不仅将有关景区的知识、历史、文化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带给了游客,还有很多导游为游客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关心,带来了温暖、省心,这是自己单独旅游无法享受的,旅游中如果遇到一个好导游,旅游过程就会锦上添花,是一种享受,您只要带上好心情尽情游玩就可以了。
气象灾害
5.8.1 技术准备
5.8.1.1 工作情况
2008 年度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在 5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开展,每日一次。由于汶川地震和台风活动以及强降雨影响,2008 年加强并延续了预警预报值班。5月 13 日以后针对地震灾区加密了预报频次,由每日 1 次增加为 2 ~ 3 次,增加了 60 次。预警预报期也从 9 月 30 日延续到 10 月 4 日( 台风“海高斯”登陆) ,11 月 5 日又增加了 1次,增加了 6 天。
2008 年预警预报值班共 159 天,制作预警预报产品 213 份。在中央电视台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94 次( 其中 4 级 93 次,5 级 1 次)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 94 次,在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上发布 176 次( 3 级以上) ,在国土部网上发布 94 次。
由于汶川地震区山坡岩土体更加松散破碎、余震不断、强降雨天气频繁出现的情况,加强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主要是加密了预报频次,适度提高了地质灾害预报等级。制作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产品的频次从每日 1 次增加到每日 3 次,分别在中央电视台早晨 7 点、中午 12 点和晚上 7 点 30 分气象节目发布,并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随气象节目一起滚动播出,同时在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上实时发布。警示当地居民和抢险救灾人员注意防范地震余震和降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警示临时居住帐篷和救灾场所的百姓要避开山体斜坡、河流沟口等易发地质灾害的部位,提醒沿山路行驶的车辆和行人要注意山体滑坡、崩塌落石和泥石流。
适当增加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频次的工作流程为: 国家气象中心提出,经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会商后联合发布。西太平洋洋面生成( 强) 热带风暴后,若预测可能影响中国大陆,国家气象中心提前告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以便针对东南沿海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5.8.1.2 预警产品计算
( 1) 集成了两代预警模型
为了便于新旧预警模型并行使用、相互校验,提高预警预报计算结果的精确性,新的预警预报系统软件中将第一代预警模型( 临界雨量模型) 、第二代预警模型( 显式统计预警模型) 集成在同一系统中( 图 5.35) 。
第一代预警模型( 临界雨量模型) : 基于雨量站点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计算在雨量站点上完成,在雨量站点上生成不同等级的预警等级点。
第二代预警模型( 显式统计预警模型) : 以剖分的网格( 10km ×10km) 为单位,在每个预警网格上计算预警产品值。
图 5.35 两代预警模型集成使用
( 2) 可用分步式计算与一站式计算两种计算方式
分布式计算主要是分为: 气象数据自动导入-预报产品计算两步进行,便于预警产品计算之前先完成下载雨量、数据导入、数据分布查看等操作( 图 5.36) 。一站式计算: 将数据导入、产品计算从头到尾一步完成,便于日常预警值班的方便快捷。
图 5.36 分步式计算与一站式计算两种计算方式
5.8.1.3 数据管理
( 1) 雨量数据自动下载
当气象部门将前期实况雨量和次日的预报雨量上传到 FTP 地址上后,无论是一站式计算,还是分布式计算方式,预报员使用预警软件时第一步就是直接从 FTP 上下载数据,下载完毕后自动提示,并直接导入软件系统参加计算。
中国地质灾害区域预警方法与应用
( 2) 数据自动备份
根据日常工作需求,软件实现在计算完成后,完成原始雨量数据的自动备份、预警产品结果的自动备份( 图 5.37) 。
图 5.37 数据自动备份
原始雨量数据备份到目录“D: \2008rain\0701\”
Copy ftp: / /129.179.10.68 / c-cma / a-forecast /0701 / 整个文件夹。
预警产品结果数据备份到目录“D: \2008results\0701\”
Copy “data \ publish \ ”下的 3 个文件:
gt080701.doc; gt080701.txt; 080701.bmp; 080701.jpg;
Copy “data \ result \ ”下的 3 个文件 080701.w l; 080701.w p;
Copy “data \ station \080701.w t”
5.8.1.4 数据查询
数据查询功能中,除地质背景环境条件查询( 图 5.38,首先在图层管理栏内打开要查询的地质环境条件数据,然后使用“查看属性”来查看相应的地质环境条件) 外,本次软件改进中主要增加了较强大的雨量数据的查询功能。
雨量查询功能主要是基于雨量站点的原始查询、统计查询以及数据导出等功能。通过右键点击“站点查询”,即可得到各雨量站点的信息,主要包括: 实况雨量、累计雨量、14 时雨量、条件查询 4 个选项卡。
图 5.38 地质背景环境条件查询
实况雨量: 查询结果是所选雨量站点的逐日 24h 雨量值( 图 5.39) 。累计雨量查询结果是所选雨量站点的逐日累计雨量,系统设计为累计 7d 的雨量。
图 5.39 雨量查询窗口
14 时雨量: 查询结果是当前日期 8 时至 14 时的 6h 实况雨量、经过计算得到的当前日期 14 时至昨日 14 时的实况雨量。
条件查询: 主要是一些较复杂的定制查询功能和查询结果导出功能。可以通过选择站号、站名、起始日期、终止日期,进行不同时间段各个雨量站点的累计雨量查询( 图5.40) 。
图 5.40 条件查询
5.8.1.5 预警产品修正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产品自动完成后,预报员可根据经验或会商结果对预警产品进行修正。关于预警产品修正依据方面,增加了分省易发区图; 产品背景数据补充县界、县名以及地貌简图。
( 1) 增加了分省( 区、市) 易发区图( 图 5.41)
图 5.41 分省( 区、市) 易发区图
( 2) 修正了产品背景数据( 图 5.42,图 5.43)
图 5.42 中国地貌底图
图 5.43 预警区县界县名
5.8.1.6 软件界面与显示
软件界面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图层显示标准化等,如不同雨量用不同的颜色大小进行标记; 不同预警等级的颜色也给出相应的颜色显示标准。
( 1) 软件界面
从每日预警值班的角度,进一步完善和简化了预警软件界面,图层控制管理窗口使用更加清晰方便( 图 5.44) 。
图 5.44 完善后的软件界面
( 2) 图层显示标准化
不同雨量用不同的颜色大小进行标记。关于当日 8 点、14 点雨量显示的相关约定根据雨量大小( 子图号均为 34) ( 图 5.45) :
图 5.45 8 点实况雨量显示标准化
≥250mm: 深红色( 253) ,RGB 为 151 31 23; 子图宽度和高度均为 60;
100 ~ 250mm: 粉红色( 183) ,RG B 为 255 0 191; 子图宽度和高度均为 50;
50 ~ 100mm: 蓝色( 5) ,RG B 为 0 0 255; 子图宽度和高度均为 40;
25 ~ 50mm: 浅蓝色( 19) ,RG B 为 135 135 255; 子图宽度和高度均为 30;
10 ~ 25mm: 绿色( 90) ,RG B 为 0 175 0; 子图宽度和高度均为 20;
< 10mm: 浅绿色( 7) ,RG B 为 0 255 0; 子图宽度和高度均为 10。
( 3) 预警等级颜色标准化
( RGB,图 5.46)
图 5.46 预警等级颜色标准化
5.8.1.7 矢量化网上发布
将发布的预警产品格式改为矢量化格式,从而实现预警产品查询的方便快捷和精确定位( 可直接查询到县级行政区域) ( 图 5.47) 。根据需要可实现雨量数据的实时显示与查询; 同时,能够满足每日多次预警产品的发布需求。
图 5.47 改进的矢量化网上发布及放大后效果
5.8.2 5 级地质灾害警报区
2008 年汛期,共发布了 1 次 5 级预警预报信息。我们对这次预报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5.8.2.1 5 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情况
2008 年 7 月 20 日下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收到中国气象局的天气预报: 未来 24 小时( 7 月 20 日 20: 00 ~7 月 21 日 20: 00) 甘肃南部、四川中部和北部、陕西西南局部、宁夏南部局部等地震影响区,以及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有暴雨( 50mm) 。其中甘肃南部局部、四川中部局部和北部局部,以及吉林东南局部有大暴雨( 100mm) 。
针对气象局降雨预报和预测暴雨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经过与被预警区省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技术单位和气象局会商,我们发布了如下预警预报信息: 今日 20: 00 至明日 20:00,甘肃南部、四川中部和北部、陕西西南局部、宁夏南部局部等地震影响区,以及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局部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 3 级) 。其中,甘肃南部局部、四川中部局部和北部局部等地震重灾区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大或很大( 4 ~5 级) ( 图 5.48) 。
图 5.48 7 月 20 日降雨预报等值线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区域
5.8.2.2 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与地质环境条件
根据四川、甘肃国土厅地质环境处获得反馈信息,7 月 20 日晚至 7 月 22 日期间,四川省东南部发生较大地质灾害 47 处; 甘肃省南部发生较大地质灾害 8 处。
四川省 7 月 20 ~22 日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四川省东部和中南部。在地质环境分区上分别属于盆地东华蓥山平行岭谷地质环境区和峨眉山高中山地质环境区。
盆地东华蓥山平行岭谷地质环境区: 以剥蚀构造地形为主,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山高谷深,岭谷相间,山岭海拔 700 ~1700m,间以石灰岩槽状谷地或山间小盆地,山间盆地一般海拔 300 ~500m,相对高差 100m 左右。地形坡度 30° ~35°,背斜山地区较陡。侏罗系分布最广( 达 80%以上) 。地层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岩屑长石砂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组成软硬相间的岩体主要组合。构造呈北东—北北东走向,由一系列平行的狭长不对称箱状背斜组成,断裂少见。区域地壳属间歇性面状抬升,地壳活动较强。区域最大地震震级为 5.75 级,地震基本烈度为Ⅵ-Ⅶ。
峨眉山高中山地质环境区: 以高中山地貌为主,地势由北向南渐增,海拔 1000 ~3700m,切割深度 500 ~1000m,地形坡度15° ~40°,山坡上缓下陡,山顶圆缓,沟谷狭窄。地层包括下古生界的碳酸盐岩、变质岩,以及中生界的砂岩、泥岩和火山喷发的玄武岩等。软硬相间的岩体组合,类型较多,岩层较破碎。构造以南北向的褶皱、断裂为主,兼有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切割,地层错落,岩层破碎,地壳活动较强,地震烈度为Ⅷ度。滑坡、崩塌、泥石流较发育。
甘肃省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陇南山地。该地区属西秦岭山地,地势西高东低,海拔 2500 ~4500m,地形强烈切割,水文网发育,相对高差 1000 ~2000m,属中高山地形。岩土体类型以变质岩岩组、碳酸盐岩岩组为主,碎屑岩类和黄土零星分布。年平均降雨量一般为600mm,7 ~ 9 月 3 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 65% ,多暴雨。植被覆盖率达 30% ~ 46% 。属于滑坡、泥石流中等-高-极高发育地区。
5.8.2.3 预警预报效果分析
7 月 20 日对甘肃南部局部、四川中部局部和北部局部等地震重灾区发布了 4 ~ 5 级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7 月 21 ~22 日,地质灾害大量发生,实际发生区在四川东南部和甘肃南部。甘肃南部和中部局部的预报是准确的,四川北部没有报准的原因是实际降雨发生了偏移。20 日预报的暴雨中心是南部局部、四川中部局部和北部局部等地震重灾区,而实际暴雨中心却落在了四川东南部和甘肃南部以及陕西西南部( 图 5.49) 。
5.8.3 2008 年预警预报效果分析
本章选取 2008 年 7 月和 8 月的预报情况进行分析。
5.8.3.1 成功预报情况分析
实际计算时,如果当日仅有 1 个预报区,则按 1 个区计算; 如果有多个预报区,则按实际预报区个数计算,3 级、4 级和 5 级区共同参与计算。用第 3 章 3.7 节建立的计算公式,计算出 2008 年 7,8 月预报准确率( 表 5.11) 。
图 5.49 7 月 21 日预报降雨、实际降雨与地质灾害点分布对比
表 5.11 2008 年 7,8 月预报准确率
表 5.11 列出 7 月共发布 93 个预报区,有 30 个准确预报区,平均预报准确率为32.26% 。8 月共发布 64 个预报区,有 14 个准确预报区,平均预报准确率为 21.88% 。每日预报准确率的变化从 0 ~100%均有,显示地质灾害发生的准确情况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同时与降雨量的情况有一定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造成预报准确率较低。遇到大范围强降雨出现时,预报准确率会有所提高。
5.8.3.2 空报情况分析
实际计算时,如果当日仅有 1 个空报区,则按 1 个区计算; 如果有多个空报区,则按实际个数计算,、四级和五级区共同参与计算。空报率和准确率之和为 1。用第 3 章 3.7建立的计算公式,计算出 2008 年 7,8 月空报率( 表 5.12) 。
表 5.12 2008 年 7,8 月空报率
根据表 5.12 空报率的计算结果,7 月的平均空报率为 67.74%,8 月的平均空报率为78.12% ,空报率较大,主要是因为预报降雨与实际降雨偏差较大所致。
表 5.13 2008 年 7,8 月漏报率
2008 年 7 月 20 日预报降雨和实际降雨情况可以看出,两个预报 100mm 的地区,其中一个降雨量不到10mm,另一个区中最大降雨量仅为40mm,降雨中心完全偏离预报区域,且降雨中心最大降雨量为 73mm,与预报 100mm 相差 27mm( 图 5.50) 。
图 5.50 7 月 20 日预报雨量与实际雨量对比图
5.8.3.3 漏报情况分析
用第 3 章 3.7 建立的计算公式,计算出 2008 年 7,8 月漏报率( 表 5.13) 。
根据表 5.13 显示的计算结果,7 月的平均漏报率为 66.87% ,8 月的平均漏报率为86.54% ,漏报率较大,主要是因为地质灾害预报是针对比较大的云团或台风等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地质灾害的预报准确率较高,而对于局地暴雨等天气情况引发的地质灾害预测较低。
5.8.4 暴雨日数与地质灾害
将汛期( 5 ~9 月) 全国暴雨日数与地质灾害点分布叠加( 图 5.51) 。
显示暴雨日数较大的地区集中分布在广东南部、广西南部、湖北东部等地。图 5.52 暴雨日数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灾害点密度较大的区域集中在暴雨日数在 3 ~5 日之间,而在暴雨日数 >10 日的区域地质灾害点密度并不是最大的,即总体上,暴雨日数分布与地质灾害点密度分布对应关系不好。
图 5.51 2008 年 5 ~9 月全国暴雨日数与地质灾害点分布( 台湾省专题资料暂缺)
图 5.52 2008 年 5 ~9 月全国暴雨日数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5.8.5 强降水过程引发地质灾害分析
2008 年汛期( 5 ~ 9 月) 全国共有 8 次强降水过程,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1) 2008 年 5 月 25 ~31 日强降水过程
2008 年 5 月 25 ~ 31 日,华南大部,特别是广西、贵州、广东局部发生一次强降水过程,过程降水量达 50 ~200mm。在全国多个省份引发了 365 处重大地质灾害。其中: 湖南 206处,广西 32 处,贵州 17 处等( 图 5.53) 。
图 5.53 2008 年 5 月 25 ~31 日强降水过程与地质灾害点分布( 台湾省专题资料暂缺)
从图5.54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过程降水量在50~200mm范围内,地质灾害点密度均较大,特别是过程降水量大于200mm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广西东北部、广东中北局部地区,地质灾害点分布更为集中,密度达7.4处/100km2;过程降水量为150~200mm的区域,覆盖了贵州、广西两省(区)交界地区,密度也较大,达2.8处/100km2。从全国统计来看,5月25~31日88.8%的地质灾害点位于累积雨量50~100mm范围内,全国地质灾害点主要是由本次强降水过程引发的。
图5.54 2008年5月25~31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2)2008年6月6~19日强降水过程
2008年6月6~19日,在我国的华南大部,特别是广东、广西、江西等地持续出现强降水过程,过程降水量达200~800mm。全国多个省份596处灾害点。其中:江西147处,广西126处,湖南88处,广东55处,浙江33处,云南23处等(图5.55)。
图5.55 2008年6月6日~19日强降水过程与地质灾害点分布(台湾省专题资料暂缺)
从图5.56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过程降水量在200~800mm范围内,地质灾害点分布最多,占全国灾害点总数的70.5%。过程降水量大于800mm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广东的东南局部,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地区,没有灾害点出现;过程降水量400~800mm的区域基本覆盖了广东、广西、江西、浙江、安徽等省(区)的山地(地质灾害高发区),地质灾害分布最为广泛,地质灾害点密度为4.6~6.4处/100km2;过程降水量200~400mm的区域覆盖了云南、重庆、湖南等地,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灾害点密度为6.4处/100km2。可见,本次大范围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受到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控制。
图5.56 2008年6月6~19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3)2008年7月6~10日强降水过程
2008年7月6~10日,华南大部、贵州东部、江南中西部、江汉东部、江淮西部、黄淮中东部、吉林北部等地出现了贯穿南北的强降水过程,全国多个省份共76处重大灾害点,其中:广东13处,湖北13处,安徽9处,广西2处等。
从图5.57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随着过程降水量增大,地质灾害点密度明显呈现增多趋势,特别是过程降水量介于100~300mm的区域,地质灾害分布点密度为0.8处/100km2;过程降水量大于300mm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广东的东南局部,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地区,没有灾害点出现;过程降水量在0~100mm范围内,也有大量灾害点分布。可见,此次强降水过程分布广泛,除降水中心灾害点个数较多外,在其他降水范围内仍有很多灾害点分布。
图5.57 2008年7月6~10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4)2008年7月20~24日强降水过程
2008年7月20~24日,四川盆地、黄淮、江淮等地普降暴雨到大暴雨,过程雨量50~200mm。在多处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其中四川50处,湖北29处,湖南26处,陕西7处,重庆6处,贵州6处等。
从图5.58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灾害点密度最大的区域过程降水量主要介于100~150mm之间,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湖南等地质灾害多发区,而在过程降水量更大(>200mm)的区域,灾害点密度反倒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区域主要位于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份的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可见山区或者说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灾害发生,主要受到强降水过程的控制,也即只有强降水过程落在地质灾害多发区时,地质灾害才会大量发生。
(5)2008年7月31日至8月2日强降水过程
2008年7月31日至8月2日,安徽、江苏局地出现强降水过程,累计降雨量50~200mm,局地250~530mm。最大降雨中心位于安徽的东北局部(>300mm),无灾害点发生;次级降雨中心位于安徽南部,为灾害多发区,引发灾害10处。
图5.58 2008年7月20~24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从图5.59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也反映了这一特点,灾害点主要分布在过程降水量100~300mm的区域。在10~100mm覆盖的其他区域,有一些灾害点零星分布。
图5.59 2008年7月31日至8月2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6)2008年8月13~17日强降水过程
2008年8月13~17日,长江中上游、江淮地区等地大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降雨量普遍在50mm以上,湖北南部和东部、湖南西北部、河南东南部、安徽西部等地有100~200mm,部分地区超过200mm。在湖北、湖南、重庆等地引发大量灾害。其中湖南27处,湖北14处,四川12处,贵州6处,陕西3处,重庆2处。
从图5.60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灾害点密度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落于降水量大于200mm的区域,因为该区域位于湖南西北局部地区,降水强度的大幅度集中[24h降水量湖南桑植(164.4mm)、通道(113.4mm)、平江(108.0mm)破历史同期记录],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
(7)2008年8月28~29日强降水过程
2008年8月28~29日,湖北、安徽、重庆等地两天累计雨量一般有50~250mm。在湖北引发了7处,重庆引发了4处地质灾害。
从图5.61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灾害点主要集中分布在过程降水量大于50mm的区域,该区域主要位于湖北、湖南北部、重庆大部两日累积雨量基本都达到暴雨级别,降雨强度大,地质灾害频发。
图5.60 2008年8月13~17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图5.61 2008年8月28~29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8)2008年9月22~27日强降水过程
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省9个县(市)降了大暴雨;北川县连续5d出现暴雨;彭山和新都2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9月历史极值。地震灾区部分地方道路中断,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频发,重大灾害点达40处(图5.62)。地质灾害点密度最大区域位于100~200mm降水量区域,其次为50~100mm区域。
从图5.63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灾害点主要集中分布在过程降水量100~200mm的区域,主要位于四川西部南北延伸地带。
5.8.6 台风暴雨引发地质灾害分析
2008年汛期(5~9月)全国共有6次台风登陆我国大陆,带来了丰富强降水,对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引发作用。
(1)热带风暴“风神”(6月25~29日)
6号热带风暴“风神”6月25日清晨在深圳登陆。受其影响,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等地降大到暴雨,在广东、江西、浙江、广西等省(区)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从不同降水量分段的灾害点密度来看,过程降水量在50~400mm之间时,灾害点分布较多,特别是100~200mm、300~400mm过程降水量时,灾害点密度分别达到了1.2处/100km2和1.6处/100km2。而降水量大于400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东南沿海局部地区,灾害少发(图5.64)。本时段的地质灾害点主要是由于台风带来的集中降水引发的。
图5.62 2008年9月22~27日强降水过程与地质灾害点分布(台湾省专题资料暂缺)
图5.63 2008年9月22~27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图5.64 热带风暴“风神”(6月25~29日)诱发灾害点分布统计
(2)热带风暴“海鸥”(7月19~20日)
7号热带风暴“海鸥”7月15日下午在菲律宾以东海面上生成。17日在台湾省宜兰县登陆,18日在福建省霞浦县再次登陆。受其影响,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地相继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在广东、福建两省引发了7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小型灾害(图5.65)。
图5.65 热带风暴“海鸥”(7月19~20日)诱发灾害点分布统计
本次降水过程具有降水面积相对集中的特点,过程降水量大于50mm的区域面积较小,灾害点集中分布在过程降水量100~150mm的局部区域。
(3)热带风暴“凤凰”(7月28日至8月2日)
第8号热带风暴“凤凰”于7月25日下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8日早晨在台湾省花莲登陆,同日22时在福建省福清市再次登陆,登陆时为台风强度(中心附近风力12级)。受其影响,浙江东南部、福建中北部等地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长江口、福建、浙江等地出现8~10级大风,局部达14级。在安徽、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份引发了35处型地质灾害。
过程降水量大于300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安徽东部与江苏交界地区,属地质灾害不易发区,无灾害点分布。而过程降水量在100~300mm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安徽南部等地质灾害多发区,降水集中,地质背景环境条件脆弱,地质灾害大量发生(图5.66)。
图5.66 热带风暴“凤凰”(7月28日至8月2日)诱发灾害点分布统计
(4)强热带风暴“北冕”(8月7~9日)
强热带风暴“北冕”8月6日傍晚在广东省阳西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并于7日下午在广西东兴市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受其影响,华南大部以及云南普降大到暴雨,局部降大暴雨或特大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超过400mm。引发130处地质灾害,其中:四川50处,湖北29处,湖南26处,陕西7处,重庆6处,贵州6处等。
从过程降水量分段的灾害点密度来看,降水量大于200mm的区域分布在广西南部的局部区域,地质灾害低发。而降水量50~100mm的区域分布在云南东部、广西中部、广东中部等灾害多发区,灾害点密度达1.4处/100km2(图5.67)。
图5.67 强热带风暴“北冕”(8月7~9日)诱发灾害点分布统计
(5)强台风“森拉克”(9月14~16日)
强台风“森拉克”于9月14日凌晨在台湾省宜兰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5级(48m/s)。“森拉克”具有发展快、强度强,移动慢、路径异常,正面袭击台湾,影响台湾和东海时间长等特点,降水集中在福建东北沿海、浙江东南沿海局部,无典型的台风引发灾害报告(图5.68)。
图5.68 强台风“森拉克”(9月14~16日)诱发灾害点分布统计
(6)强台风“黑格比”(9月23~27日)
强台风“黑格比”于9月24日晨在广东省电白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5级(48m/s)。“黑格比”带来的强降水过程与强热带风暴“北冕”相似,地质灾害点密度最大的区域过程降水量介于100~200mm之间,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图5.69)。
图5.69 强台风“黑格比”(9月23~27日)诱发灾害点分布统计
5.8.7 第一代与第二代区域预警系统应用对比
以2007年7~8月和2008年7~8月空间预报准确率核算,前者约为40%,后者约为27%,但后者预警面积仅为前者的四分之一,大大减少了预警区域,等于减少了防灾相应成本。
用两套系统以2008年5月1~15日实际预警情况开展了对析(表5.14)。
表5.14 2008年汛期第一代与第二代区域预警系统应用对比
结论是,第二代预警系统在继承第一代系统临界雨量判别优势的基础上,突出反映了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在预警准确度、精细度等多个方面有较大改进。
去张家界旅游要注意什么
湖南省绝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冷暖空气在境内剧烈交接,天气复杂多变,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灾害的可能。春季、秋季低温、冰冻、洪涝,以及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危害很大。据统计,从1988~19年间,全省因气象灾害每年平均损失约153.77亿元,其中1996年达508亿元,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占农业生产总值的20.5%。
10.1.1 干旱
(一)干旱特点
湖南干旱四季均有,出现频繁,危害最大的是夏秋干旱,其中又以秋旱为甚。由于气候、地形、土壤、水利、耕作制度和抗旱能力等不同,造成了明显的地区差异。以湘中丘陵地区最为严重,包括隆回、邵阳、邵东、衡阳、湘乡、双峰、涟源、新化、新邵、宁乡、长沙、望城等县,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旱情比较少见的是湘东南和湘西南山地。
从干旱出现次数和频率来看,以衡阳、邵阳、长沙等湘水资水沿岸的河谷盆地最高,小旱以上的频率达80%~85%,即十年中只有1~2年不旱,大旱频率30%~50%,即2~3年有一大旱。洞庭湖区的岳阳、常德等地干旱频率也较高,略次于湘中地区,但因湖区水源充足,灌溉条件好,不容易造成灾害。湘西和湘东南山地出现频率较少,小旱以上频率为50%~60%,大旱以上频率在15%以下,一般旱情轻。此外,各地干旱出现有显著差别,有旱、无旱或轻重干旱往往交替出现。
我们对全省不同县份无雨日数和几种作物气候产量(斤/亩)进行统计分析,将无雨日数40~60天以上定为干旱年,60~80天定为大旱年,80天以上定为特大干旱年。我省干旱年、大旱年、特大旱年的频数分布,均以东南较大,西北较小,在湘西一带3~4年一遇,湘东的长沙、衡阳、岳阳,及湘南零陵及湘西南角的通道,大约3年2遇,郴州是两年半一遇。三年左右一遇的是雪峰山东延部分的益阳,安化、新化等地。
大旱级以上旱年频数最大的有两个区,一个是衡阳盆地和祁阳、零陵丘陵洼地,大旱中心在衡阳,另一个区为洞庭湖平原,大旱中心在岳阳,然后分别向四周减小。雪峰山以西、罗霄山、南岭等山地基本上没有大旱,个别地区大旱10~20年一遇。
据降水距平百分率ΔR=(Rmax-Rmin)/R×100%),按-20<ΔR<-10为偏旱年、ΔR≤-20为干旱年的标准划分(天气预报业务评定办法),对1951~1995年桑植、沅陵、常德、岳阳、芷江、邵阳、长沙、衡阳、零陵和郴州10个站平均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进行了统计。其结果为20世纪50年代的9年中,1年干旱,60年代3年干旱,70年代3年偏干旱,80年代2年为偏干旱。
(二)干旱遥感调查
用作物缺水系数法和土壤热惯量法对干旱情况进行气象卫星遥感调查。通过对我省卫星遥感资料(1998年、1992年)和全省各地气象资料及灾情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不同等级干旱所对应遥感统计值划分阈值,然后转换成相应干旱等级值,再根据各地相应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综合评判,并对全省干旱灾害遥感数值分布图进行补充、订正。
由于热惯量法原则上只对裸露土壤适用,在有覆盖的情况下,植被会改变土壤的热传导性质。为了在高植被覆盖区对作物的旱灾进行遥感监测,用“供水指数法”(Vegetation Supply Index)。当作物遇到干旱时,作物供水不足,一方面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卫星遥感的植被指数将降低,另一方面作物的冠层温度将升高。这是由于干旱造成的作物供水不足,作物没有足够的水供给叶子表面的蒸发,被迫关闭一部分气孔,致使植被冠层温度升高。我们定义的植被供水指数VSWI为:
湖南省国土遥感综合调查
CH 1、CH 2是 NOAA卫星或 FY-1卫星第一、第二通道的反照率,Ts 是 NOAA卫星或FY-1卫星遥感到的作物冠层温度。
我们选用1998年10月15日14∶30的NOAA卫星遥感进行分析:
(1)对卫星遥感进行几何校正;
(2)使用信息提取技术提取我省卫星遥感数据;
(3)对水体与非水体进行区分,将NDVI<0.1的象素点判定为水体,此点无旱情;
(4)确定水体后,NDVI的值域为0.00103~0.6111,VSWI的值域为0.00001~0.01109;
(5)将VSWI乘以900,取整,值域变为0~9;
(6)用9减去VSWI,值为0~2的判定为基本无旱情,3~4的为轻度旱情,5~6的为中度旱情,6以上的为重度旱情。
将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判,将评判的结果进行0.618优选法,对湖南省干旱灾害进行分区。
湘中重旱区:主要为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地,大多为丘陵、盆地,降水量大多在1300 mm以下,是我省少雨中心之一,其4~9 月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差为负值,土壤结构较差,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多,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近年虽然植被得到一定恢复,但很多土地“保水”、“保土”能力仍然很差,极易发生干旱,一般干旱年出现频率43.3%,大旱年出现频率10%,特大旱年也达3.3%。本区长沙县、望城、浏阳、株洲、湘潭、韶山、湘乡、衡山、衡东部分丘陵近年森林植被恢复好,加上水利设施兴建较多,干旱有所缓解,因此该区内有许多地方为中、轻、甚至基本无旱区。
湘南重、中旱区:邵阳市附近数县,零陵大部分县,郴州部分县,其中邵阳、祁阳、新邵、隆回等县,大多年降水量在1300 mm以下,干旱出现频率也较高。其中邵阳秋旱的一般干旱出现频率16.2%,大旱年16.7%,夏秋连旱出现的年份频率居全省最高,达13.3%,大旱年份、特大旱年份分别达3.3%。
零陵数县1998年降水总量较历史偏少5成以上,突破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最低值,仅占全年降水量10%~20%,形成夏、秋、冬季连旱。由于气温较高,水分亏缺较大,导致晚稻和旱粮大幅度减产,库、塘、河干涸,多次出现森林火警、火灾。
由于该地区土壤多为白云岩风化而成的,土层不厚,保水、保土能力差,加上该区人口密集,人类对植被破坏也较重,如该区邵东、邵阳、隆回,祁阳等水利设施较少的地方,不但干旱严重,甚至人蓄饮水都较困难,遥感图上反映为重旱区,其他地方为中旱区。
湘北轻旱、基本无旱区:岳阳、常德、益阳一带是洞庭湖区,但降水量相对偏少,岳阳降水量1300 mm,华容为1200 mm,大多数县份年降水量在1300 mm以下,是全省降水量较少的地区之一,降水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岳阳夏季出现干旱年份达23.3%,常德也达10%。秋旱频率更高,岳阳秋季出现干旱年份达23.3%,常德为30%。大旱年岳阳达6.7%,而常德达10%,属气候干旱。但由于客水较多,平均年入湖水量达3000亿m3,在有一定数量的提灌设施的地方,气候干旱引起灾情将会很轻。因此只在远离溪河、水利设施较差的丘岗地区,田土会因旱引起一些损失,这在遥感图上也有反映。
湘东山地轻旱区:主要是在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的东部和炎陵县,年降水量在1300~1400 m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还有所增加。但降水时空分布均匀,加上山地多由以花岗岩为母岩形成的土壤,在森林和植被破坏较重的地方,干旱时有发生,尤其天水田和旱土发生干旱机会更多,因此在遥感图上也有星星点点的反映。一些水利设施或灌溉条件较好地区基本无旱。
湘西南轻旱区:主要是怀化市和娄底市、邵阳市的雪峰山各县。年降水量由西向东而减少,怀化降水量1444 mm,而东部年降水量只1170 mm。雪峰山迎风坡降水较多,降水随着海拔的升高还有所增加(以中部降水量最大)。武冈、城步、泸溪、辰溪、麻阳、溆浦、新晃等县丘岗地区,夏秋干旱仍然很严重。溆浦夏旱年频率达3.7%,秋旱年频率达40.7%,夏秋连旱大旱年达7.4%,特大旱年达3.7%。由于该区山地森林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受干旱危害很轻,仅开发过量的一些丘岗、天水田受干旱危害较重。在卫星遥感图上一些地方反映基本无旱。
南岭轻旱、基本无旱区:主要为桂东、汝城、郴州、宜章、蓝山、宁远、道县、江永等山区和江华县,大部年降水量在1400 mm左右,道县、蓝山、江华、桂东,汝城为全省5个多雨中心之一。该地降水基本上能满足作物需要,降水的年际差异虽然很大,但80%的年份降水量仍在1000 mm以上,一般不对农林作物构成干旱危害。由于该地区有一些岩溶山地,一些地方过度开发,仍然有夏秋干旱发生,尤其是一些天水田或水利设施较差的田土,受害也不轻,因此在遥感图上也有反映。
湘西北中、重旱区: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以及安化县,岩溶普遍,干旱危害仍然很严重。春季降水(3~4月份)较少,对春种作物造成一定危害;7~8月份降水虽然较多,但水分渗漏严重,加上土层薄,土壤保水性差,因此山地田土极易受旱。该区森林破坏严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因此在遥感解译图上山地和田土的干旱等级仍然很高。
10.1.2 低温冷害
(一)低温冷害特征
主要是春季低温冷害(包含3~4月低温,以及5月低温),秋季低温(主要是指寒露风),还有冬季的低温和冰冻。寒露风是晚稻生产中的主要气象灾害,寒露风危害晚稻的气象因子是低温,不同品种的抗害能力不一样。
19年9月12~13日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入侵我省,日均气温由27℃~28℃降至22℃以下,13~19日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连续3天及以上日平均温≤20℃的寒露风天气。长沙连续三天及以上日平均气温≤20℃寒露风出现在9月14日,按时间排居历史第二位。这次寒露风持续16天,其间最低日平均气温16.2℃,日最低气温12℃,平江县达9.5℃,长沙市24小时降温13.8℃,48小时降温14.9℃。长沙11 天无日照,9月中旬、下旬日照时数仅为49小时,比常年偏少46.5%。全省有5万亩晚稻,其中杂交稻85%左右,早中迟熟品种比例为1∶5∶4,湘北中熟多,湘南迟熟多,杂交稻以V46、V64为当家品种,常规稻以湘晚籼1号、余赤为当家品种。自北向南有70%~80%的晚稻在寒露风出现前齐穗,20%~30%在寒露风到来后抽穗,受害严重。
(二)低温冷害遥感调查
我们选取发生在19年9月的一次涉及面广、强度大的寒露风作为典型个例进行遥感分析。
(1)亮温与地表温度:利用星载辐射计测量大气窗区辐射可用来探测地表特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陆地表面的红外辐射特性及其强度差异来分析热状态的变化规律。
绝对黑体的光谱辐射强度服从普朗克(Plank)定律:
湖南省国土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c1、c2为波尔兹曼常数,λ为波长,T为绝对温度。
当辐射体为黑体(如果在任何波长λ,有光谱比辐射率,则此物体为绝对黑体)时,这个温度就是物体的温度,否则,它就是物体的等效应黑体辐射温度,或简称亮温(亮度温度)。
定地表面红外窗区通道的比辐射率为1,即可由卫星测得的辐射能量(计数值经过定标处理)用上述公式得到地表温度。
虽然地表比辐射率是随地物不同有所变化的,也并不完全为1,即不能把地面亮温简单作为地表温度来处理,但我们可以利用地表亮温的变化来定性地反映同一地物的地表温度变化或差异。
(2)通道选取:在辐射波段中,红外辐射(0.76~1000 μm)与温度的关系相当密切,因此,人们也称之为热辐射或温度辐射。其中,3.5~5.0 μm是遥感所用的主要红外窗区之一,对应气象卫星的AVHRR探测仪为第3通道,但此波段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和地球本身的热辐射在能量上大致相当,而8~14 μm是遥感中最常用的红外窗区,对应AVHRR为第4、5通道。由于地表温度通常为200~300 K,其自身的辐射能量大部分集中在8~12μm红外波段,处于地气系统热辐射极大值位置上,因此,我们选用第4通道作为冷害监测的基本通道。
(3)图像处理
定位处理:根据卫星轨道根数和扫描点的观测时间,计算出该时刻的瞬时轨道参数。由卫星姿态、扫描角和瞬时轨道参数计算卫星瞬时视场所对应的地面观测点的地理经纬度。
投影变换:对遥感图像作兰勃特投影变换。
几何校正:卫星原始图像会因多种原因引起几何位置上的变化,产生行列的不均匀,象元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等多种畸变。畸变的图像给解释分析、位置配准造成困难,因此必须对原始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其方法是:在卫星扫描图像及电子地图上选取河道的拐点和内湖等特征点作为控制点,根据两者的差异,用内插法进行地理位置的校正。
利用可见光和红外窗区通道测值进行云检测:AVHRR探测仪在第1、2和4、5通道的灵敏度较高(反射率为0.5%时,信噪比大于3,通道4的噪声温度≤0.1K),因而在范围不大的相邻视场内,观测结果相差应是很小的。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排除那些受云影响的观测数据。判式如下:
湖南省国土遥感综合调查
其中,i为通道序号,Cmax,i和Cmin,i分别为数据阵(即m×n个象元的观测数据)中的最高和最低值,C为阈值。当判别是满足时,即认为这些观测数据有受云覆盖的影响,应予剔除。
遥感图像的数字处理:对第4通道云区以外的象元值进行拉伸处理,根据其值域由小到大配以由冷到暖的调色板,且设置云区为显眼的天蓝色,再配上水红色的水系图及省界图。
(4)低温冷害遥感图像分析:从图上看出:湘西及怀化属较冷的区域,洞庭湖区次之,常德、岳阳地区较暖。在上述三大冷暖区中,又存在一些小片的不同地域。如在湘西、怀化冷区中以溆浦的溆水流域,麻阳的辰水、锦江流域,吉首的沱江流域,花垣的花垣河下游,保靖的里耶-隆头沿河等地却要相对暖些。又如常德、岳阳暖区中以慈利的县城东部、澧县的县城北部,岳阳的铁山水库南、北两侧等地要相对冷些。
城镇明显比周围农村要暖些,从图中可明显看出长沙、湘潭、株洲、常德、益阳,以及南县、桃江、宁乡、沅陵等市县城区的突出暖色斑块。
使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自19年9月13日至9月21日寒露风冷害强度指数,标于图中:从图中看出湘西、湘南普遍偏冷,湘中、湘北偏暖,洞庭湖区比常德、岳阳地区略偏冷,其大致趋势是基本一致的,但其测值受站点数目的限制,无法反映出更细致的分布特征。对于测站稀少的区域,特别是地形及不规则地区,则无法描述其变化规律。
10.1.3 洪涝灾害
(一)洪涝特征
洪涝灾害包括山洪、江河湖泊泛滥、内涝和内渍。史料中“*雨连旬”、“江湖水溢”、“大水灌城”、“尽成泽国”等记述比比皆是。洪涝灾害对人民的生产、生活的危害十分严重。据统计,1950年至1998年全省洪涝受灾面积累计达30348万亩,年平均619万亩,成灾面积累计13784万亩,年平均280万亩。特别是近十年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空间也在不断扩展,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的平原地带越来越成为人口聚居的集结地和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因此,同样的洪水,遭受灾害的人口及经济损失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1)洪涝发生的频次。据史料分析,湖南省在近3000年的历史中,共有洪涝记载613年,其中全省性洪涝占18.1%,大范围的洪涝占20.4%,部分地区洪涝占61%。
(2)洪涝的地域分布。洪涝的成因主要是降水强度大及连续降水所致,因而洪涝的地域分布与暴雨的地域分布基本一致。以安化为中心的雪峰山端,以道县为中心的都庞岭与萌诸岭之间,以浏阳、平江为中心的幕阜山、连云山西部谷地是3个多暴雨区。慈利、沅陵、安化、张家界、岳阳、常德、浏阳、通道等地大暴雨出现机会较多,易遭洪涝。湖区及四水下游多渍涝。当四水上中游洪水汇注入洞庭湖而渲泄不及时,湖区亦易遭洪涝,此时若遇长江洪水倒灌,极易形成南北顶托之势,洪涝灾害将更为严重。
(3)洪涝的季节性。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资料,无论是全省性洪涝或区域性洪涝,均以夏季最多,冬季少见,春夏连涝频率亦不低。湘中、湘南春涝频率高于湘北、湘西;湘西秋涝频率高于湘中;湘西冬涝比其它地区要多。洪涝灾害与雨季开始迟早和大气环流及雨不定期的自南向北推移密切相关,雨季往往是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自南而北先后开始,因而常年4月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湘南,以永州、江永出现机率最大。5月洪涝普遍增多,永州、通道、长沙、芷工、邵阳、安化等地尤为突出。6月湘、资、沅、澧四水中下游及洞庭湖防汛进入紧张时期。7月洪涝主要出现在桑植、沅陵、芷江、通道一带的湘西北和湘南山地。8月湘东南由于易受台风影响而出现洪涝灾害,其他各地则较少出现,但有的年份台风挺进湘中、湘北,大气环流发生变异,亦可酿成洪涝灾害。
(4)洪涝的年际变化。据史料分析,在公元1400年以前,湖南省大范围严重洪涝年有明显的34年和110年准周期;在1401~1990年间,则有11、34、57、110和186年等较明显的周期振动。
此外,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形成湖南省旱涝同年的特点。即在同一年中同一地点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但以先涝后旱居多。据史料记载,在公元1201~1990年间,旱涝同年占年数24%,而先涝后旱者又占旱涝同年的76.3%,先旱后涝占23.7%。旱涝同年的地域分布有南旱北涝、南涝北旱、南北都旱涝三类。南旱北涝占47%,南涝北旱占27.4%,南北都旱涝的占25.2%。
(二)洪涝灾害等级分区评价
为了综合评价全省山丘区及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等级程度,我们以全省1∶50万的TM影像图的地形地貌解译为基本依据,并考虑气候特征、水系发育程度、土地类型、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将全省划分为29个洪涝评价单元进行评价。
1∶50万TM卫片(TM4、TM7、TM3)单元解译标志如下:
水体:TM卫片表现为蓝色;
滩地:表现为桔红色或棕褐色(无纹理结构);
平原农田:表现为桔红色(块状分布);
岗地:粉白色;
丘陵:黄绿色;
低山:桔**(有山脉纹理构造),海拔在200~300 m;
中低山:桔红色(有山脉纹理构造),海拔300~400 m;
中山:深桔红色(有山脉纹理结构),海拔400~500 m;
中高山:黑绿色(有山脉纹理结构),海拔在500 m以上。
(1)评价因子的确定
形成洪涝的因子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子有气候方面的多年平均降雨量、暴雨日数、海拔高度等,它们对洪涝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其次为地貌类型、水系发育程度、水土流失状况、植被发育程度等,这些因子对洪涝有一定的影响。洪涝评价因子选取如下:
多年平均降雨量(QY);
暴雨日数(QD);
海拔高度(HG)∶从TM图像中读取;
地貌类型:从TM图像上获取;
水系发育程度:从TM图像上获取;
水土流失状况:从TM图像上获取;
植被发育程度:从TM图像上获取;
(2)评价模型
湖南省国土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Wi——第i个因子在所计算的评价单元中占的权重;
gi——第i个因子的得分值;
G——所计算的评价单元灾害程度的得分值。
根据评价结果及等级划分标准,进行数字统计集合,划分各地洪涝等级如下:
极度重灾区:洞庭湖区,包括华容、澧县、安乡县、常德市、汉寿、沅江。这些地区的洪涝灾害极为严重,基本上无山丘区的山洪灾。
重灾区:洞庭湖边缘的丘陵区,包括临澧县、桃源县、临湘市、桃江县、岳阳县、湘阴县、望城县,这些地区既有山丘区的山洪灾,也有湖区的洪涝灾害。而浏阳市、永顺县、桑植、张家界市、溆浦县、麻阳县、泸溪县、沅陵县、炎陵、汝城等县(市)的局部地区是山洪灾的重发地。
中度灾区:包括宁乡县、长沙市、长沙县、平江县、株洲、醴陵、怀化、芷江、冷水江市、新化县、祁阳县、东安县、永州市、耒阳市、郴州市、新邵县、邵阳县、邵阳市、邵东县、隆回县、洞口县、武冈县。
轻度灾区:包括涟源市、双峰市、娄底市、邵阳、新邵、隆回、新晃县、会同县、靖州自治县、耒阳、常宁、永兴。
(三)1998年洞庭湖地区特大洪涝灾害遥感调查
1998年湖南省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区相继发生特大暴雨洪水,形成了我省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我们利用NOAA气象卫星、雷达及TM卫星的实时监测图像及调查,分析调查水情和灾情的变化情况。
(1)雨情调查:1998年全省平均降雨量1632.8mm,较正常年份偏多12.8%,其中湘中北地区7次受暴雨袭击。全省发生了四次大的暴雨过程,其中最大1小时降雨量达105 mm,400 mm以上降水量笼罩面积达3.5万km2,日最大降水量为300.7 mm。
1998年雨情特点表现为:一是雨季提前;二是暴雨强度大;三是暴雨频繁且接连发生,几次大的降雨过程集中在6月中旬、7月下旬和8月中旬,且每次暴雨持续时间在三天以上;四是暴雨中心较稳定,多次重复在湘江、资水中下游、澧水流域和沅水的酉水,导致这些地区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水灾害。
(2)水情调查:根据NOAA卫星监测所获得的图像分析,5月25日,洞庭湖区的主河道已无法分辨,湖面较枯水期有所增长,湖面水域已增至1890 km2,同时城陵矶下游长江干流江面明显增宽。6月中下旬,湘、资、沅水及洞庭湖区出现第二次集中降雨,洪水大量汇入洞庭湖,导致湖水水位逐步升高,从6月19日NOAA探测图可以看见,洞庭湖水面进一步扩大,湖面水面增至2039 km2。第三次,7月初湘、资、沅水流域洪水刚刚入湖,长江流域上游降大到暴雨,长江洪水倒灌进一步抬高了洞庭湖水位,使洞庭湖城陵矶出现第一个洪峰,水位近34.52 m。第四次,7月20日至26日,澧水、沅水中下游连降大暴雨,相继再次发生大洪水,与此同时,长江洪水入湖量大增,澧水、沅水下游洪水相互夹击,洞庭湖水位迅速上涨,洪峰水位35.48 m。根据7月28日NOAA卫星传送的图像显示,长江干流城陵矶处洪水范围增大,顶托严重,湖区淹没范围扩展至新墙、汨罗、湘阴等地,安乡被淹,湖区湖水面积已达2443 km2。第五次7月29日至8月1日,洪峰水位35.53 m,超过历年最高水位0.22 m,8月1日NOAA卫星传送图像显示,洞庭湖湖水面积增至2542 km2,淹没范围进一步扩大。第六次,8月15日至17日,长江干流宜昌出现最大一次洪峰,洪峰流量63600 m3/s,正好与澧水、沅水洪水相遇,使城陵矶水位于8月20日达1998年最高值35.94 m,超1954年水位1.39 m。8月22日NOAA卫星探测图像清楚显示,长江干流城陵矶至枝城段严重淹没,江河水面扩展,牌州湾及螺山卡口以上滞水严重,洪水排泄不畅,洞庭湖出水受阻,淹没范围增至石门、长沙、桃源一带,同时湖北荆江,湖南安乡、津市、澧县全线被淹。洞庭湖湖水面积达到2664 km2。
通过调查分析,1998年的水情特点表现为一是入湖流量大,洪峰次数多,由于“四水”和长江洪水源源不断地倾灌洞庭湖,致使洞庭湖出现巨大超额洪水;二是洪水组合恶劣,长江连续出现的8次洪峰与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区间洪水多次遭遇,使城陵矶连续出现5次洪峰;三是长江干流螺山卡口排洪功能的衰减,使长江洪水顶托严重,受长江洪水顶托的影响,洞庭湖区高危水位持续时间达两个多月。
(3)灾情:根据1998年7月31日洞庭湖区星载雷达数据(SAR)与美国陆地卫星(TM)图像叠合处理结果,进行洪涝淹没面积遥感调查。通过计算,1998年7月31日,洞庭湖区洪涝淹没总面积376.21万亩,受灾涉及18个县(市),其中城镇建设用地4.81万亩,农村居民点10.29万亩,水田234.92万亩,旱地19.05万亩,林地13.52万亩,草地0.09万亩,其他用地95.53万亩。经统计,受灾人口2879.9万人,死亡616人,倒塌房屋688600间,直接经济损失达329亿元。
经图像分析,本地区超过10万亩以上淹没面积的市(县)有沅江、安乡、湘阴、汉寿、澧县、南县、常德市辖区、华容、岳阳县、岳阳市辖区、益阳县等11个市(县)。其中沅江、安乡、湘阴、澧县、汉寿等五个县(市)灾情特别严重。安乡、澧县、津市、常德市辖区、汉寿县等地以溃坝、溃堤为主,其中7个万亩垸溃决被淹。其它市(县)则是以内涝积水为主的洪涝灾害。
张家界旅游注意事项 :
1. 在来张家界之前,最好是在网上多多搜集一些有关资料,进行比较。这样子,等你们来了之后,自己心里也好基本上有个底,省得被一些拉客的给骗了。
2. 在张家界出站口(火车、机场、汽车站)都会有一些身着制服的人士,或是打着某某旅行社的人士,他们都是的。他们常用的手段就是先用低价把你骗去,然后就的宰你一下,让你进退两难。所以提醒朋友们不要为了贪取一点小便宜而“赔了夫人有折兵哦”!还有就是出站之后就会遇到一些极度热情的大妈大婶儿们说要帮你拿包,问你需不需要导游啊,住宿啊什么的!将你围的水泄不通,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搭理任何人,只管自己走就是!如果还缠着你不放的话,那你就得请求110了。
3. 因为张家界的景区的气候时常变化,特别是早晚温差很大,所以提醒朋友们来之前一定要带上防寒的衣服。
4、张家界景区现在248的通票只能在景区里面游玩2天,在景区玩三天--一个星期需要买298的周票,但在买门票时不强制要求,在景区里面会有人不定点,不定时的查票,导游在带团时会尽量错开, 查到了就需要补53元,没查到就不用补)。
5.景区与市区的温差在5度左右记得要带件外套,但不要太厚。
6.行李越少越好,越轻越好。最好带上伞或防雨的衣裤(也可在当地买一次的雨衣,几元钱1件)。因为山区天气变幻莫测.夏天一定要带好防晒霜、防蚊水.备一些消毒用的湿纸巾;鞋创可贴、消炎片、止泄片(防止水土不服) 等简单药品;鞋子要穿防滑的运动鞋.胶卷,电池多备一些,当地买比较贵。
7.备少许干粮,(爬山比较耗体力),以便充饥,瓶装饮料水(减少旅途中高价购买开支),钱要分散放好,如有全国通用银行磁卡最好带上,及。
8.最好几个人结伴,这样租车的费用大家可以分担一些,而且相互可有些照应。
9..有学生,老人(满70),残疾,军官,记者证 的,出门前不要忘了带哦,可以享受到相应的优惠门票。
10.最好带上伞或在当地买一次性的雨衣,几元钱1件;
11.带好指数为30以上的防晒用品、蚊不叮、墨镜、遮阳帽以及至少三套替换的内衣及袜子,一些纸巾和消毒用的湿纸巾,鞋子要穿厚底防滑的运动鞋;
12.备上创可贴、消炎片、止泻片等药品
13.景区内缆车比较多,乘坐时要注意: A、有心脏病、高血压的游客和饮酒过量者不要乘坐缆车; B、上车后不要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车厢外; C、缆车如果在运行过程中因停电、电压不稳、缆车机械故障或打雷等原因,有可能造成紧急停机,车厢因惯性会大幅摇摆,请保持镇定,等待工作人员取措施。 其他: A、不要好奇围观突发的争吵或一些稀奇古怪的场面,这种场合下最容易被偷被抢; B、对于标有“禁止通行”、“危险”的地域,不要斗胆尝试
14.、张家界以山闻名,因此大多数时间在登山,所以大家一定要选择平底的鞋。
15.自驾车朋友注意,不要被交警蒙蔽,只要没开警车,而是坐一般车的都是交警。可以不去理会。 大多是以帮你们安排住宿和旅游接待为借口,千万不要搭讪!
16、.最好还是请个导游。张家界景区的道路并不算太难走及复杂,但最大的问题是路标指示甚少,只在大的分岔路口有“左行是**右行是**”的指示,也没有说明景点之间的距离,而事实上是来回路程往往超过1小时,如果是自已玩的话,要记得留充足的时间走到大道边等景区的环保车。
17在淡季的时候,景区的环保车在5点半到6点间就会停开,且数量又少,大家要小心。否则就要玩到哪住到哪了。另外,上环保车只需要在路边招手即停,基本上没有什么车站可言。
18、.到张家界必看的地方:后花园、台、望桥台、乌龙寨、天波府、神堂湾、点将台、仙人桥、天子座、一步难行等这几个地方实在是观景的好地方.一定要到!
19、.导游:大力推荐陈克胜导游网上关于陈导的评价很高,我也是在网上看到别人的介绍才找到他的。他家里有亲戚、朋友约有二十人在从事导游工作,即使是一个游客他也同样带的。人好得没话说,即使他结束导游服务,我们前往凤凰古城或猛洞河,有一些问题仍会打电话问他,他都给予解决或关照。感觉好像是我们在张家界的一个亲戚在陪我们游玩。谁能保证出外旅游不碰到一些意外情况呢?有这样的导游就可以完全放心了。
20、在凤凰汽车站下车后,不要理会旁边的一些拉客的,可以直接打TAXI去虹桥,虹桥附近周围都是客栈,淡季时可以慢慢一家一家的找,直到找到找好止.
21、.凤凰所谓的八大工景点没什么特别之处,建议在凤凰古城内到处走走就行,另周边有很多苗寨听说不错,建议去下(凤凰游玩可不用请导游哦)
22、. 饮食。湘西之旅激发了我对湖南美食的兴趣,虽然对湘菜知之甚少,但湖南可作为未来美食之旅的一站地。主要以酸辣闻名,不能吃辣的要注意了.
23、.张家界(茅岩河)有许多水上项目的景点,如漂流等,最适合漂流的时间是5~10月,其它的时间因为气温较低,又接近枯水季节,最好放弃
24.张家界山上和山下的温差较大,特别是秋、冬天,张家界景区的气温较低,注意带好衣服;最好不要穿高跟鞋;行囊越少越好,越轻越好,因为每天山中住宿不固定,你得背着包一路玩过来。最好带上伞或防雨的衣裤、墨镜、遮阳帽以及至少三套替换的内衣及袜子。备一些纸巾和消毒用的湿纸巾(大超市内可买到)。鞋子要厚底防滑的运动鞋。胶卷多备一些。还要备一些创可贴、消炎片、止泄片等简单药品。
25、.到张家界后,火车站或飞机场的一些专用免费或低价接机或接站的车辆不要坐,最好的交通为打的、乘坐公交车或要求事先联系好的导游派车,否则会带你到不愿去的地方;不要轻信线路报价过低、过份热情的导游、拉客者,他很可能是匹“野马”;
26、自驾车来张家界的朋友切忌不可在路途中(:三叉或十字道口、收费站)让素不相识的人搭乘你的车,他很有可能是匹“高级野马”;很多”野马”都会打着×××正规旅行社接待的幌子在公众场合从事非法旅游接待,旅游者不可随意轻信。
27、旅游张家界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4月和10月,在这两个月份,张家界的自然风光最美。 张家界风景区每年以春节、劳动节、暑、国庆节为旅游旺季,一旦旺季到来,所有吃、住、行价格会上涨50%到100%左右哦~~
28、.自驾车最好寄存在张家界市内,这样便于安排行程;在张家界景区内用餐是很贵的,因为山高,食物都是靠村民背或挑上去的,所以成本价格比较高。建议驴友入住“爱自游部落”客栈后,根据自己的标准取包餐,由导游调节,正餐(一荤,一素,一汤/人)以此类推。包你吃好吃饱;
29.预订返程票:在张家界预订飞机票是无须手续费的,但是火车票是很困难的,最好预订返程票;(可交给您联系好的自助导游搞定)。
30、. 自助游最好不要随团队,因为许多景点团队是不到的,直接找一位当地的知名导游就行;
31、到张家界市内后,如果您觉得住宾馆太奢侈,欢迎致电0744——8288260;我们将安排免费接(送)机(站),并安排住宿或休息,确定行程路线,您会享受到家一般感觉的温馨服务;张家界核心景区门票一般只限两日有效,因此要涉及到购买二次进入核心景区的大门票的问题,否则干脆就不出景区,住在景区内. “我们是通过网上成交生意的,注重的是自己的信誉,客人的口碑,靠的是客人的推荐,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
32、张家界景区实行的是248元/人通票制,有5个门票站可以进入,分别是森林公园门票站,武陵源门票站,天子山门票站,梓木岗门票站,杨家界门票站。在任何一个门票站买票都可以进入景区。现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客人是从森林公园门票站或武陵源门票站进山,只有极少数的客人从另3个门票站进山;一是因为此3个门票站的地方较偏僻,坐车须3.5---4个小时,且班次很少;二是因为此段正在由乡道改标准道,建设中路很乱。现在有些在火车(汽车)站,机场“套”游客的“野马”导游,就是钻这3个门票站门票管理的漏洞,取“溜票”的手段,低价引诱游人,而后绕道5—6小时进山。现已引起的高度重视,一但抓获,“野马”导游和游客都是罚的很重的,切记!
33、 总之,出门旅游就是为了玩的开心,玩的痛快。所以在一些小事情上,就不要太在意。也不要为了贪图一时痛快,而失去更多的!
34、 张家界风景区由: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寨景区、金鞭溪景区)和索溪峪自然保护区组成,整个张家界景区加上武陵源统称武陵源区,精华景区为天子山景区和黄石寨景区,共一百多个景点,其中黄石寨金鞭溪有70多个景点,天子山50多个景点。俗话说:“不上黄石寨,枉到张家界”。张家界评上世界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就是因为黄石寨,黄石寨还是非常有必要去的,否则真的就白来张家界了;
35、张家界门票是一票制(也就是一个通票,它是一张验指纹的磁卡),248元,有效期是48小时。所以,您必须妥善保管;
36、在您前来张家界的火车上及张家界火车站、张家界机场常常会有一些身着制服(多为冒充)、或挂着某某接待部、或打着某某旅行社名义从事拉客的人,他们会要求您去参加他们的旅行社,或要求为您提供住宿、导游、用车等这样那样的服务等。这时您应保持慎重,不要轻易与他们发生往来。对于那种纠缠不休的人,您可向值勤员报告,或拨打110;
37、通信:张家界景区已开通联通手机;景区内有IC卡公用电话亭;景区手机信号较强,通信联络较正常;
38、银行:张家界现目前可能最好用应该算是工行牡丹卡,其他可用的有建行龙卡、邮政储蓄卡、中行的长城卡等;中国银行可自由兑换外币为人民币;
39、漂流:漂流的时候千万要带些钱在身上,不过不要多,50元左右就行了,最好带件雨衣,上船前要去洗手间。照相机、随身听最好不要带,很有可以会弄湿;
40、装备:行囊越少越好,因为每天山中住宿不固定,你得背着包一路玩过来。最好带上伞或在当地买一次性的雨衣,几元钱1件。夏天一定要带好指数为40的防晒用品、"蚊不叮"、墨镜、遮阳帽以及至少三套替换的内衣及袜子,一些纸巾和消毒用的湿纸巾;鞋子要穿厚底防滑的运动鞋;还要备一些创可贴、消炎片、止泻片等简单药品。
40、所有付钱的地方都可以讲价,特别是用餐、住宿及包车,一般可还到原价的7、8折。
41、注意乘坐合法旅游团的专用车辆,认清导游及挑夫的证件。
42、张家界当地宾馆设施与相关服务,均无法与其他城市同级宾馆相比,大部分酒店不提供24小时热水和24小时空调,所有酒店退房时间为12:00,若客人需要延迟退房时间,则需要自己补交房费。湖南大部分酒店,从2009年7月1日开始,不免费提供一次,请大家自己带好相关用品!
43、不要在景区内野炊、生篝火、抽烟。
44、爬山时最好少带行囊,要穿防滑、软底的运动鞋;夏天爬山记得携带防晒用品、驱蚊水、清凉油;
45、登山前注意天气预报,如为雨天,请携带轻便的雨衣及穿着防滑的登山鞋;
46、游客在登山过程中,注意“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47、游程中请紧跟导游,最好记住导游的手机,以免走散时联系;
48、地接社安排的景点参观顺序可能会前后调整,但不减少景点;
49、张家界山区的气温早晚温差比较大,请做好相应准备;
50、旅游旺季时,有可能会出现长时间的索道排队、等环保车等现象;
51、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对7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1.2米以下的小孩实行免票,对军官证或士兵证、残疾人证及24岁以下的学生实行优惠票,请带好相关证件的原件并于导游购票前交给导游;
52、张家界为山区, 气温早晚温差比较大,请做好相应准备。请携带轻便的雨衣及穿着防滑的登山鞋太阳镜等.具体需要带什么衣物需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而定.
53.准备好通讯工具如手机,在出门前充足话费,同时带好充电设备.以便及时的与亲朋联系.
54.带好必备的证件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门票对老人,残疾人,学生等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能享受到门票优惠的朋友请准备好相关证件!
55.在确定好出行日期之后,一定要提前把往返的车票预定好.同时还要把想要游玩的景区景点确定好以免到了之后…而影响到后面的行程
56.预定住宿,象张家界利用的话首先您就要想好是要住在景区内还是景区外了.往往确的选择是您美好旅游途的开始~~
57.预计旅游费用准备好一定的现金,当然也不必全带现金.有也行.这样更能保障您财产的安全.
58.洗漱用品:牙刷 毛巾 睡衣(这个必须带,现在整个湖南不管有星没星的酒店和客栈或农舍,都打着环保的旗号均不提供,要!可以!给钱!) 9.常用药物如(拉肚子 感冒 创可贴 晕车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