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
泗县天气预报24小时_泗县天气
tamoadmin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1.枸杞岛旅游攻略2.灵璧天气灵璧天气预报3.受大雾天气影响,合肥绕城等高速全线入口封闭4.“我的第一次赚钱经历”400字左右5.342224开头的身份证是哪的洪涝灾害 旱涝是我省自然灾害中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旱涝的成因很复杂,与气候情况、地理条件、水利设施、土壤结构以及作物布局及其在不同生育期抗旱耐涝的能力等均有关系。降水的多少是形成旱涝的主要因素,而成灾与否和严重程度,则与水利设施
1.枸杞岛旅游攻略
2.灵璧天气灵璧天气预报
3.受大雾天气影响,合肥绕城等高速全线入口封闭
4.“我的第一次赚钱经历”400字左右
5.342224开头的身份证是哪的
洪涝灾害
旱涝是我省自然灾害中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旱涝的成因很复杂,与气候情况、地理条件、水利设施、土壤结构以及作物布局及其在不同生育期抗旱耐涝的能力等均有关系。降水的多少是形成旱涝的主要因素,而成灾与否和严重程度,则与水利设施有很大关系。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我省旱涝灾害特点是:出现频繁、危害严重、旱涝交织、旱多于涝、涝灾重于旱灾。
一、洪涝概况 洪涝是由于降水集中、强度大造成的。一般说来,日降水量≥200毫米,或者2—3天降水量≥300毫米,不论其它条件如何,都会出现水涝。强降水持续时间愈长,复盖范围愈大,洪涝就愈严重。洪涝主要发生在汛期,梅雨期最为频繁。春、秋季也会出现内涝,一般称为涝渍或渍。春季涝渍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连阴雨,造成田间积水,影响小麦和油菜的后期生长,沿江西部、江淮之间的六安、庐江等地以及淮北南部和沿淮一带是多发地区。春季涝渍主要在4月下旬到5月,沿江西部安庆一带,5月份是全年出现涝渍最多的时段之一。但我省春季发生大涝的可能性很小,江淮之间大部分地区和沿江东部基本没有出现过。 秋季涝渍各地都较少。比较而言,淮北和沿淮东部的宿县、泗县、蚌埠等地出现的次数较多。80年代以来,秋季涝渍相对比较频繁。1996年10月底至11月16日,我省出现长达19天的连阴雨,强降水中心位于沿淮淮北,10月30、31日和11月7日沿淮淮北先后出现大范围暴雨,导致淮河干流水位上涨。11月7日王家坝水位超过警戒水位,10日7时出现28.60米的最高水位(距汛期保证水位仅差6厘米),发生了50年来罕见的秋汛。临近冬季,数万人上堤防汛,这在淮河防汛史上尚属首次。
一年中夏涝最易发生,特别是大涝和特大涝,主要集中在夏季。夏涝的时间从南向北推进,沿江江南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江淮之间在7月,淮北在7—8月,这和我国东部汛期主雨带自南向北推移相吻合。易涝的区域主要在沿淮淮北和沿江西部的安庆一带。合肥是洪涝灾害最少的地区。全省性的大涝、特大涝约15年一遇。50年代以来,全省范围的涝年有1954、1969、1991和1996年等。各个自然区发生涝年的机遇,沿淮淮北和沿江江南为3—4年一遇,其中沿江西部2—3年一遇;江淮之间大部和淮北北部及宣郎广地区4-6年一遇;江淮中部9—10一遇;合肥地区10—15年一遇。山区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差别明显,加上山高谷深,水流迅速聚集,常有山洪爆发,发生内涝的机率更大。但洪水一般维持时间较短,影响范围较小。
二、洪涝成因
造成我省大涝的主要原因是梅雨反常,我省几次特大洪涝都是因为梅雨期特别长,梅雨量特别多,降水集中,暴雨频繁且强度大、范围广而造成的。
梅雨反常的环流条件是:亚洲及西北太平洋上空形势比较稳定,我省上空长期处于冷暖空气交锋区。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脊线较长时期保持在有利向我省输送水汽的最佳强度和位置(脊线约在18—25°N,西脊点约在100—120°E);亚洲中高纬往往维持阻塞高压,经向环流显著;而中纬度环流比较平直,无强冷空气南侵,小波动频频东传影响我省。在这种形势下,梅雨锋长期静止或摆动于长江中下游,低压扰动不断东传;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如湘、鄂、赣西一带低空西南风常在12米/秒以上,急流中心前方气流辐合比较强,最易在江淮流域引发次天气尺度系统,从而造成暴雨或大暴雨。当这种环流形势长期稳定维持时,相应雨带也稳定于江淮流域,造成我省大范围历时长的严重洪涝。如1954、1991及1996年等。
造成我省内涝的另一个原因,是台风低压深入我省,在特定的环流形势下不能顺利地移出,而是移速减慢,甚至停滞、打转,北方又有弱冷空气南下,加上多种尺度的天气系统迭加和地形影响,一些地方便可出现强度非常大的暴雨,我省日降雨量≥400毫米的特大暴雨,多是台风低压所为,形成局部严重水涝。如7504号台风,在滁县、来安、嘉山一带造成严重涝灾。
三、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严重程度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水利设施及作物的生长季节有关,造成的经济损失还与当地的经济发达程度有直接关系。我省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是1954、1969、1991、1996年等梅雨汛期。
1954年6月4日入梅,7月30日出梅,梅雨期长达57天。梅雨期暴雨多、雨量大、范围广,出现了百年未有的大汛。5—7月降水总量:江淮之间和芜湖地区900—1300毫米,大别山区、安庆、池州和徽州等地区,一般均有1300—2000毫米,局部超过2000毫米。由于降水时间长、强度大,致使江河水位猛涨。安庆、芜湖段长江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1931年),超过警戒水位长达100余天。沿淮淮北7月初进入雨季,8月下旬结束,持续近二个月,雨季之长,雨量之大也是历年未有。7—8月降水总量,一般都在600- 1000毫米,宿县1100毫米。淮河干流各段相继出现最高水位,正阳关和蚌埠等地最高水位部分超过历史最高水位。长江、淮河流域出现特大洪水,沿江、沿淮及其支流的不少地区,堤岸溃决,积水成涝,农田被淹,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据统计,全省受灾人口1500万人,受灾农田4573万亩,粮食减产39亿公斤,死亡2843人。
1991年我省再次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1991年5月18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梅雨期56天,只比1954年少一天。梅雨分二段:第一段(5月18日—6月20日),先后出现强降水过程8次,16个区域性暴雨日;第二段(6月29日—7月12日),又出现8次强降水过程,共13个大面积暴雨日。暴雨强度大,雨势猛,日降雨量≥100毫米的大暴雨日共10 天,比1954年多4天;复盖面积超过10个县市的大范围暴雨共5次,最大范围超过15个县市。从5月18日—7月12日的56天里,全省降雨量500 毫米以上的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63个县市),超过800毫米有7.7万平方公里(43个县市)超过1000毫米约2.3万平方公里(11个县市)。 5—7月总降雨量,除淮北北部少数地区外,全省大部分地区在600—1300毫米,沿淮至沿江在900—1300毫米,是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1991年洪涝与1954年不同的是,洪涝中心在沿淮至沿江。长历时、大面积的强降雨,致使淮河干流、沿淮湖泊洼地、两岸各支流和长江流域的滁河、巢湖及大中小水库水位暴涨。淮河、滁河连续出现超过或接近历史记录的大洪水,全省10个大水库有7个出现建库以来的最高水位。长江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巢湖闸出现建闸以来的最高水位。淮河干流连续出现三次洪峰,沿淮22个行蓄洪区,先后启用15个。淮河支流、湖泊洼地出现建国以来的最大洪水,16条中小河流出现建国以来最高水位,沿淮湖泊洼地最大滞蓄水量82亿立方米。滁河6月中旬至7月中旬,遭受两次特大洪水袭击,均超历史最高水位。巢湖内洪历史罕见,巢湖正常湖面为778平方公里,由于沿湖圩口大都溃破,湖面增至1240平方公里。1991年洪涝另一个特点是,雨季来得特别早,猝不及防。5月18日全省范围出现暴雨、大暴雨,淮河以南梅雨提早近一个月,淮北雨季提早40—50 天。5月下旬至6月中旬正值我省油菜、小麦成熟、收割期,突如其来的强降水,使麦收区绝大部分未来得及收割,造成严重减产乃至绝收。据统计,1991年夏秋两季农作物受灾面积8759.43万亩,其中成灾8008.68万亩,绝收2792. 17万亩,全年粮食减产109亿公斤,受灾人口4314.7万人,死亡921人,直接经济损失275.3亿元。
1996年是继1991年大水后的又一严重洪涝灾害年。其严重程度仅次于1954年和1991年。1996年6月2日入梅,7月22日出梅,梅雨期长达50天。是50年代以来的第三个长梅雨年。梅雨可分三段,分别在6月2—11日、6月15—20日、6月23—7月22日。1996年梅雨突出特点是,雨带不稳定,时南时北,反复在我省摆动,暴雨、大暴雨覆盖范围广,区域性暴雨和大暴雨日数多。6月份大暴雨主要集中在沿江西部和江南南部,7月份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区、沿江西部。区域性大暴雨主要在江南南部、沿江西部和淮北。1996年梅雨量:江北和江南东部400—800毫米,大别山区、沿江。江南南部1000—1800毫米。其中沿江西部和江南南部大部分县市超过1954年和1991年,大别山区超过1954年。50余天的梅雨期内频繁的暴雨、大暴雨反复在我省南北扫荡,致使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内涝和洪涝,其中江南南部、大别山区和淮北宿县等地区受灾最重,淮河干流王家坝出现三次洪峰。据统计,全省68个县市中40个县市不同程度受灾,15个县市受淹,受淹农田77.36万公顷,绝收11.73万公顷,受灾人口1025万人,死亡108人,直接经济损失116.8亿元。
自古以来,洪水一直是人类的最大威胁,特大洪水往往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据联合国救灾部门统计,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及人员伤亡,在15种自然灾害中居首位。我省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是夏半年主雨带经常滞留的地区,大部分年份都有不同程度内涝和洪涝,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第四节 干旱灾害
一、干旱概况 我省干旱主要由于长期降水偏少造成的,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春旱,北多南少,沿江、江南很少出现春旱;淮北北部是我省最易出现严重春旱的地区,干旱的频率比夏旱还高。夏旱,山区和淮北北部较少,其它地区比较容易出现,但严重的夏旱以淮北南部、沿淮和江淮之间北部最多。秋旱,全省均易出现,相对而言,严重的秋旱在沿江江南和皖南山区最易出现。冬旱,淮北北部最易发生,沿江江南和江淮之间南部,最少冬旱。干旱主要对农作物直接造成影响,所以夏旱危害最大。夏旱主要是梅雨量偏少造成的,百年难遇的特大干旱与空梅或梅期特别短、梅雨量异常偏少紧密相关。干旱常常出现季节连旱,如伏秋连旱、冬春连旱,甚至四季连旱。干旱还有数年连旱的严重情况。如六十年代的1966— 1968年,全省大部分地区连续三年严重干旱。六十年代我省干旱最频繁,进入九十年代干旱有增加的趋势。全省旱年的机遇大部分地区2—3年一遇,淮北北部2年左右一遇,大别山区及江南东部3—4年一遇,全省性严重干旱5年左右一遇。干旱发生频数比涝年大得多,除少数年份外,我省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干旱的地区。既使在大水年,象1954年、1991年雨季结束后,也出现较严重的秋旱。五十年代以来,全省性的严重干旱年份有1966、1978、1994年等。
二、干旱期的环流特点
各个季节发生干旱的天气形势是不相同的。造成我省夏季持续干旱的500百帕环流特征,可以归纳为三类:
1、副高西伸控制我省;
2、大陆高压东进控制我省;
3、大陆高压东进与副高合并,形成东西向带状高压控制我省。
副热带高压控制范围内是暖气团,盛行下沉气流,在对流层中下层有明显的逆温层,因此在副高控制下天气晴热。当它在某地区长期维持,便造成干旱。一种情况,是初夏副高位置偏南,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在华南至江南地区交汇,主雨带相应位于华南至江南一带。由于副高稳定,迟迟不能北跳,江淮入梅偏迟。副高一旦北跳,紧接着再度加强西伸,迅速完成第二次季节性北跳,相应的主雨带只在江淮地区作短暂停留,迅速移到黄淮乃至华北地区,我省出现空梅或梅雨期很短。之后,我省处在副高控制下,晴热少雨而发生伏旱。副高控制的时间愈长,干旱愈重。还有一种情况,夏季副高明显偏弱,呈椭圆状分布,位置异常偏东,华东沿海常维持一低压槽,江淮流域处在槽后西北气流控制下,中高纬西伯利亚鄂海地区无明显阻塞高压维持。在这种形势下,我省天气晴朗少雨,无明显高温酷暑。有时随副高短暂加强西伸,常出现过程性降水。这种情况,旱情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危害较轻。
三、干旱灾害
干旱是时空尺度较大的环流系统造成的,是一个缓慢加剧的过程,对农作物直接造成危害。干旱造成的危害和作物的生长季节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作物孕穗阶段出现的“卡脖子旱”危害较大。作物在孕穗期,对水分最敏感,如果出现干旱,常使作物官发育不良,空粒显著增加,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至于数月、数季乃至数年的连旱,江河水位下降,河湖库塘干涸,农业灌溉无水源可用,农田干裂,庄稼枯死,粮食油料等大量减产。更严重者,农村人畜饮水都发生因难,工业用水和城镇居民用水受限,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其危害不亚于洪涝,我省发生的几次严重的干旱都造成巨大危害。
1978年是我省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年。自三月中旬以后,月月少雨,干旱持续发展,范围波及全省,灾害之重,范围之广为近百年所未有。全省年雨量:沿淮淮北、江淮之间大部、芜湖地区400—700毫米,砀山、泾县、大别山区以及安庆、池州、徽州等地区700—1100毫米。与历年平均值相比:除砀山偏多1成外,其余地区偏少3—5成,蚌埠、寿县、芜湖等地不及常年一半。年内1、2月份雨量比较正常。自3月中旬以后,沿淮淮北雨水稀少,春旱严重。此时正值越冬作物生长需要大量水份之时,遇此严重干旱,对小麦、油菜产量影响较大,春播作物难播种或出苗不齐。江淮之间大部分地区雨量偏少,旱情较为明显,给水稻栽插造成一定困难。沿江江南雨水尚较调匀。进入夏季,我省常受弱冷高压控制,晴天少雨。直至6月下旬,副热带高压迅速北抬跳过江南,雨区随之北移,23—25日先后在江淮之间和沿淮淮北下一场大到暴雨。雨后,副高很快控制华东地区,天气晴热,形成“空梅”,我省提前半个月进入盛夏,旱情迅速蔓延全省。6—7月沿江一带降雨量仅为常年3成左右,芜湖、安庆、屯溪等地两个月雨量不足100毫米,为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小值。6—8月份淮河以南各地雨量大都不足2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600—800毫米,是降水量的4倍,旱情大大加剧。盛夏季节,又无台风影响我省,反而在多个台风转向后,大陆高压迅速加强东移,与副高合并控制我省,每次都出现10天左右的高温干热天气,使旱情越来越重,特别是淮河以南地区,旱情尤甚。9—10月份,各地仍以晴天为主,降水稀少,秋旱严重,影响秋播作物播种和出苗。11月份出现多次降雨过程,部分地区旱情略有缓解。12月份全省受高压控制,以情天为主,旱情继续。1978年,淮北是春旱;夏旱加冬旱,沿江江南夏、秋、冬连旱;江淮之间从春到冬全年连旱。由于持续降水偏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各地除沿江、沿湖低洼地区外,不少地方河塘干涸,水源枯渴,大型水库均已见底,无水可放,长江水位大落,涵闸断流,大片农田干裂,秋季作物因断水大部枯死,水稻、棉花等作物因旱而大幅度减产,全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县市人畜吃水极为困难。
1994年,我省发生了仅次于1978年的严重旱灾。淮北春夏连旱,全省的夏伏旱是5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年,秋季全省又出现了两段短时干旱。1994年6月6日受华南雨带的影响,我省江南南部入梅。6月28日出梅。梅雨主要落在江南,而沿江、江淮之间主要受北方南下冷空气影响,为过程性降水,实属“空梅”。出梅后,各地降水稀少,高温酷暑,蒸发量大,土壤墒情急剧下降,江北地区旱情迅速发展,淮北地区尤为严重,至7月中旬初,全省受旱面积4100万亩,严重受旱2430万亩,死苗面积近百万亩。7月12日起,全省普遍降雨,旱情一度缓解。7月下旬起,我省再次出现高温酷热天气,我省东部旱情日趋严重,滁县、合肥、巢湖、宣城等地区,一些小型河塘、水库干涸,田地干裂,人畜饮水发生困难。进入8月份,全省降水稀少,干旱持续发展。至8月中旬,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4945万亩,占在地作物的78%、成灾面积3590万亩,其中重灾1266万亩,1258万亩基本绝收。受灾人叽叽喳喳600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75%,因高温引发的各种疾病人数112万,520万人和100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
下表是我省1953-1996年的旱涝等级统计,共分5级,1级为大旱,2级为偏旱, 3级为正常,4级为偏涝,5级为大涝(标准及统计表由省气候中心提供)。
1953—1996年旱涝等级统计表
年 淮北 江淮 大别山 沿江 江南 年 淮北 江淮 大别山 沿江 江南
1953 1 2 3 3 1975 3 5 5 3 4
1954 5 5 5 5 1976 1 1 1 2 2
1955 3 2 3 3 1977 3 4 5 5 5
1956 5 4 4 4 1978 1 1 1 1 1
1957 3 3 2 3 4 1979 4 3 3 3 1
1958 3 2 3 2 1 1980 3 3 3 5 5
1959 2 3 3 3 3 1981 2 3 4 4 4
1960 3 3 3 3 3 1982 3 3 2 3 2
1961 2 2 3 2 3 1983 3 4 5 5 5
1962 3 3 2 3 1 4 3 3 3 3
1963 5 3 3 2 1 1985 3 3 3 2 2
1964 4 3 3 3 2 1986 2 2 3 3 3
1965 4 2 1 3 3 1987 3 5 4 3 3
1966 1 1 1 1 3 1988 2 2 3 2 1
1967 3 1 2 2 2 1989 3 4 4 4 5
1968 3 2 1 1 1 1990 3 2 3 3 3
1969 3 4 5 4 3 1991 5 5 5 5 4
1970 3 3 3 4 4 1992 2 2 1 2 2
1971 3 3 2 2 3 1993 2 4 3 3 5
1972 3 4 3 3 3 1994 1 1 2 1 1
1973 2 2 4 4 5 1995 3 1 1 3 4
1974 4 4 3 3 3 1996 5 4 5 5 5
第五节 气候资源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及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研究农业气候资源变化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农业生产趋利避害与长期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因此许多专家学者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十分关注。 据省农气中心研究(《安徽农业气候资源近40年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减灾与发展,2,1997)表明:五十年代安徽偏冷, 但光和水份资源丰富;六十至七十年代雨水偏少,光热水组合不尽合理;八十年代温度偏低,冬暖夏凉,光照不足,气候生产力偏低,但光热水组合较好。
一、温度及热量条件变化特征
1、温度变化
安徽省历年年平均气温淮北及皖南和皖西山区为14~15℃,江淮之间15~16℃,沿江江南为16~17℃,年际间在0.0~1.5℃之间波动。四十年来全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五十年代(1953-1960年)比历年平均偏低0.19℃, 六十年代(1961-1970年)偏高0.26℃,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温度距 平为负值,七十年代后期温度偏高,八十年代全省年平均温度比历年平均偏低0.12℃。 不同年代温度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夏季,六十年代夏季温度比历年平均值偏高0.45℃,八 十年代夏季偏低0.42℃,说明八十年代夏季变凉的趋势很明显;冬季温度以五十年代 最低,七十年代较暖,八十年代有偏暖的趋势,但与历年平均值的差异很小;春、秋季 五十年代偏低,其他年代差异不明显。
2、热量条件变化
除温度以外,表示热量条件的指标有积温、无霜期、≥0℃及?0℃的天数等。积温年际波动是引起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0℃、5℃、10℃的界限温度积温可分别表示农业活动期、作物生长期、喜温作物生长期可利用的热量条件。安徽省≥0℃的积温在5100~6100℃·日之间,其年际波动在500~700℃·日。五十年代年际间波动较大,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后期积温距平为正值,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中期积温逐年减少,说明这个时期热量条件逐渐变差。七十年代后期积温比历年平均高;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夏季转凉,高温时间缩短,导致积温不足。≥10℃的积温年累积值的年际波动与≥0℃、≥5℃的积温变化有一定差异,在六十年代以前偏少,七十年代偏多,而八年代则处于相对偏少时期。不同季节积温年际变化是:夏季(6-8月)≥0℃积温,淮北及江淮之间七十年代初以后逐渐减少,八十年代几乎每年均小于历年平均值;沿江江南积温下降的幅度小一些,但也有减少的趋势。冬季与春、秋季积温,五十年代明显偏少,六、七十年代偏多,进入八十年代则明显偏多。说明八十年代以来呈冬暖夏凉趋势,这种趋势在淮北及江淮之间表现比较明显。
≥0℃天数、无霜期以及?0℃天数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热量条件的重要指标。统计分析表明,安徽省0℃天数及无霜期,五十及七十年代比历年平均值短6~9天,而不宜农业活动的?0℃的天数多5~7天;六十与八十年代?0℃的天数与无霜期均有所延长,八十年代?0℃天数平均延长11天。说明虽然八十年代积温量不足,但作物生长季节变长了,积温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温度强度降低所引起。八十年代冬季低温寒冷季节缩短,有利于农业生产及作物越冬。
二、降水及旱涝变化特征
1、年降水量的变化
安徽省年降水总量不同年份之间波动很大,大涝的1954年与大旱的1978年年降水量相差近3倍。四十年来全省经历了五十年代多水期、六十至七十年代少雨干旱期与八十年代雨水充足时期。五十年代年降水量比历年平均量偏多近100mm,六十至七十年代偏少60-70mm,八十年代则偏多60mm左右。从地域分布看,北部(沿淮淮北)地区六十年代后期以来雨水持续偏少,而南部(江淮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则从八十年代初进入多雨时期。不同季节降水的年际波动也相当大,夏季(6-8月)降水量与年降水总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地域分布不一。北部七十年代以来夏季持续少雨,而南部则雨水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五十、七十年代冬季全省多雨,六十、八十年代雨水偏少。春季八十年代以来降水偏少趋势明显,秋季则南北均呈增加的趋势。
2、旱涝变化
安徽省是一个旱涝多发地区,旱涝灾害平均2-3年一遇,全省性的旱涝4-5 年一遇。建国四十多年(至1990年)共发生全省性干旱7次、水涝3次,其中五十年代干旱2次、洪涝1次,六十年代干旱3次、洪涝1次,七十年代干旱1次,八十年代干旱1次、洪涝1次。 沿淮淮北旱涝的频率均大于其他地区,且旱大于涝,沿江江南干旱发生频率小于洪涝灾害。六十年代是各地旱涝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八十年代旱涝灾害也有增多的趋势,特别是涝灾增加趋势明显。
三、日照及太阳辐射变化特征
日照时数是衡量光照条件的主要指标。安徽省全年日照时数在1800~2500小时之间。其中北部可达2300~2500小时/年, 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不足2000 小时/年。 日照时数年际波动最大可达20%以上。七十年代以前全省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距平为正值,比常年平均值偏多400-600小时;1971年以后日照持续偏少,1971-1980年平均偏少近500小时,1981-1990年平均偏少300小时左右。
安徽省太阳辐射只有合肥站有实测资料,合肥站资料分析表明:太阳辐射总量历年平均在115.4千卡/cm2,其中1953-1960年、1961-1970年的平均值分别为123.2、124.3千卡/cm2,偏多7.8、8.9千卡/cm2。七十年代以后太阳辐射持续偏少,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偏少趋势明显,1981-1990年年辐射总量十年平均只有97.8千卡/cm2,平均偏少17.6千卡/cm2。太阳辐射量减少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造成农业气候生产潜力较大幅度下降。
四、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
估算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方法有多种,这里采用的是KassamWageningen法,综合考虑气候对作物的影响以及不同作物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动态过程。根据安徽省各地降水有效性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着重考虑降水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Y=Y1(1-Vi)100%式中的Y:气候生产潜力,Y1:光温生产潜力,Vi:作物i 生育时段降水引起的减产率:
Vi=Kyi(1-Pi/ETMi)(Pi<ETMi)Vi=Kmi(Pi/ETMi-1)(Pi>ETMi) 其中Kyi、Kmi分别为作物缺水、水分过多时产量反应系数。 ETMi:作物需水量,Pi:实际供水量 Pi=Ri-Si Ri:降水量,Si:地表径流量
利用上述公式对全省四十年来逐年气候潜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全省气候生产潜力六十、七十年代偏高,八十年代明显偏低。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光合生产力过低,其光合生产力比历年平均值低294公斤/亩, 比六十年代低471公斤/亩。气候生产力与光合生产力比值历年平均为0.54,六十年代平均是0.51,而八十年代为0.59,是比值最高的十年。说明八十年代的热量条件和雨水配合及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合理,只是由于太阳辐射减少使光合生产力下降过多,导致气候生产力偏低。因此,日照及太阳辐射不足,对八十年代及未来的农业发展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五、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八十年代以来安徽省呈冬暖夏凉趋势,降水偏多,日照不足,对作物生长及农业布局有较大影响。冬季温度偏高有利于夏收作物的安全越冬与冬季生长,但春季气温下降对越冬作物的春季生长不利,春季降水减少有利于减轻渍涝温害。因此,夏收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总体上向良性方向转化。夏季因高温日数减少,积温不断下降,不利于双季稻的栽培, 导致沿江江南及江淮之间南部地区双季稻面积有所减少,但有利于一季稻的生长。气候生产潜力因光照不足而明显减少,不利于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量。
根据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点,未来我省应改变生产方式和作物种植制度,适应 农业气候资源变化。首先要充分利用冬暖夏凉的特点大力发展夏收作物,向北发展 油菜和杂交油菜,扩大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的种植面积。其次是适当减少双季稻的种 植,增加高产稳产的一季稻面积。第三应采取间种、套种等方式提高复种指数,增 加光合利用率以弥补太阳辐射不足的影响。第四要大力兴修水利设施防御旱涝灾害, 特别要警惕洪涝、内涝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第五要培育作物新品种,进一步推 广新的农业栽培技术,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枸杞岛旅游攻略
“人间有味是清欢”表达欣赏美景的喜悦,品茶尝鲜的舒畅,远离世俗干扰的闲适之情。出自《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这首纪游词,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原文: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翻译: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上阕,诗人用素描的手法,给我们描画出一幅淡雅的富于动感的水墨画似的景色: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俪向前。下阕,抒发诗人游南山的感受:中午时分,在山庄农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
灵璧天气灵璧天气预报
枸杞岛?东方"小希腊",漂洋过海去见你?,收下这一份游岛攻略吧!
枸杞岛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嵊泗第二大岛,因岛上多生植枸杞?而得名。层层叠叠的房子镶嵌在山崖?上,被称作"海上布达拉宫”。 位置:舟山市溗泗县枸杞乡里西村竹山巷 直达上岛:从舟山市朱家尖蜈蚣峙码头坐船直达至嵊山/枸杞岛,船程大概4.5h。 转船上岛:从舟山市三江码头先坐船至嵊泗岛,第二天从嵊泗岛再坐船至枸杞岛,船程大概2.5h+3.5h。 关于景点1、山海奇观(免费)
登高俯瞰小岛全景和海上牧场,?视野非常好。
2、海上牧场(免费)
近距离感受一下岛上的第一产业,密集恐惧症的小伙伴可能会比较难受。
3、干斜码头观景台(免费)
看日落的地方,一定要去?天气好的时候日落绝美。
4、东崖绝壁(50元)
看日出的绝佳角度,即使不看日出,这里的景色也是非常值得一来的。
5、?无人村(60元)
无人村景区很大,逛下来大概要2个小时?。建议下午四点多钟过来,没有那么热了、而且光线没有那么强烈的话拍照?比较好看。
6、西洋湾(50元)
如果不是为了看日落的话,?不推荐来,景色远远比不上东崖绝壁。
关于住宿枸杞岛里西村的网红民宿,面朝大海,纯白 ins 风,拥有最佳海景,有秋千、老爷车?、无边泳池。
tips:
想看日出的小伙伴建议直接住在东崖绝壁附近。
受大雾天气影响,合肥绕城等高速全线入口封闭
1、安徽省灵璧县未来一周天气预报2、灵壁天气3、安徽灵璧一周天气预报4、宿州天气预报15天呢5、灵璧最近天气安徽省灵璧县未来一周天气预报
灵璧天气预报(2012-02-1308:00发布关闭未来4-7天天气预报天气图例
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力
13日星期一白天小雨高温6℃东北风3-4级
夜间小雨低温1℃东北风3-4级
14日星期二白天小雨高温5℃东风微风
夜间雨夹雪低温1℃东北风微风
15日星期三白天阴高温4℃无持续风向微风
夜间小雪低温-5℃无持续风向微风
未来4-7天天气预报(2012-02-1218:00发布仅供参考
16日星期四白天晴高温2℃无持续风向微风
夜间晴低温-5℃无持续风向微风
17日星期五白天晴高温3℃无持续风向微风
夜间晴低温-4℃无持续风向微风
18日星期六白天多云高温5℃无持续风向微风
夜间晴低温-3℃无持续风向微风
19日星期日白天多云高温6℃无持续风向微风
灵壁天气
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农历九月初十
灵璧今天天气多云转晴
气温24℃~14℃风向东风3到4级
湿度42%气压:1017.8hPa
今日日出时间06:16日落时间17:34
预计明天天气多云气温25℃~14℃
安徽灵璧一周天气预报
今天(05日星期六
低温4℃~高温17℃
晴
3-4级
明天(06日星期日
低温6℃~高温19℃
多云
3-4级
后天(07日星期一
低温2℃~高温14℃
小雨
4-5级
灵璧天气08日(星期二白天晴11℃西南风微风
黑夜晴3℃西北风微风
灵璧天气09日(星期三白天晴16℃西北风3-4级
黑夜晴6℃西南风3-4级
灵璧天气10日(星期四白天白天多云20℃东风3-4级
黑夜多云7℃东风3-4级
灵璧天气11日(星期五白天晴11℃西南风微风
黑夜晴3℃西北风微风
宿州天气预报15天呢
安徽宿州天气预报
(未来15天
切换城市
相关地区:砀山天气灵璧天气泗县天气萧县天气_桥天气
02月12日(今天
晴0~12℃
西南风2级
空气良
02月13日(周一
晴1~14℃
西南风1-2级
轻度污染
02月14日(周二
多云3~14℃
东南风1-2级
空气良
02月15日(周三
多云转晴7~15℃
南风1-2级
空气良
02月16日(周四
多云6~17℃
西南风3-4级
空气良
02月17日(周五
阴转晴3~14℃
东风1-2级
空气良
02月18日(周六
晴转多云0~15℃
南风3-4级
空气优
02月19日(周日
多云转中雨4~18℃
南风3-4级
空气良
02月20日(周一
中雨转阴4~15℃
西风3级
空气良
02月21日(周二
中雨4~9℃
北风3级
空气优
02月22日(周三
中雨转雨夹雪1~6℃
东风4-5级
空气优
02月23日(周四
雨夹雪-2~2℃
东北风3-4级
空气良
02月24日(周五
阴-2~4℃
东北风3级
轻度污染
02月25日(周六
多云-1~6℃
北风3级
轻度污染
02月26日(周日
多云0~8℃
西南风3级
轻度污染
灵璧最近天气
27日星期日白天多云高温34℃南风微风
夜间多云低温24℃南风微风
28日星期一白天多云高温34℃南风微风
夜间多云低温26℃西南风微风
“我的第一次赚钱经历”400字左右
受大雾天气影响,截止到12月30日9时7分安徽省高速路况信息如下:
受雾天影响,封闭管制:
合肥绕城高速:(全线入口封闭)三十头、双墩、岗集、集贤路、蜀山、金寨路、包河大道、肥东、梁园入口。众兴服务区出口。徐州往合肥方向车辆从梁园收费站分流下道。
合宁高速:全椒、大墅服务区往合肥方向出口封闭。
合安高速:(全线入口封闭)方兴大道、严店、舒城、庐江、桐城、怀宁、安庆北、安庆、安庆大桥入口。合肥往安庆方向车辆从方兴大道分流下高速。安庆往合肥方向车辆从桐城出口分流。安庆往合肥方向陈埠服务区出口。
合徐高速:双庙、九梓、永康、蚌埠、蚌埠西、鲍集入口。君王服务区合肥方向出口。徐州往合肥方向车辆从蚌埠收费站分流下道。
蚌合高速:淮南东、长丰南、杨庙、吴山入口。蚌埠往合肥方向车辆从长丰南站分流下道。双向车辆在马店出口分流。
滁新高速:永丰、淮南西、淮南、毛集、阜阳南、颍上、颍上东、颍淮大道、阜南、临泉入口。新蔡往合肥方向的车辆从临泉、颍上东分流下高速。合肥往阜阳方向从淮南下道。
合六叶高速:(全线入口封闭)叶集、大顾店、姚李、六安北、高刘、机场入口。叶集往合肥方向车辆从六安北分流。新桥服务区、西桥服务区、罗集服务区出口。
济广高速:阜阳东、袁寨、南照、周集、马店入口。双向河口服务区出口。
庐铜高速:(全线入口封闭)庐江南、泥河、浮山、横埠、花园入口。双向沙溪服务区出口封闭。
芜合高速:(全线入口封闭)王铁、柘皋、巢湖、含山、芜湖北、雍镇、芜湖主线、湾沚入口。新竹服务区出口。长安互通往无为方向分流。福山服务区出口封闭。双向巢湖服务区出口封闭。
德上高速:涡阳北、涡阳东、凤台北、凤台、寿县、安丰塘、安丰、三觉、枞阳东、池州西入口。永城往淮南方向车辆从涡阳北出口分流。
宁芜高速:马鞍山北、马鞍山南、当涂、太白、峨山路、芜湖南、峨桥、繁昌入口。南京往芜湖方向车辆从马鞍山北出口分流。钟鸣枢纽芜湖往宣城方向匝道封闭。千军服务区出口封闭。双向太白服务区出口封闭。
徐明高速:五河西入口。
芜雁高速:横岗、水阳入口。
铜黄高速:铜陵南、九华山、陵阳入口。黄山往合肥方向车辆从陵阳出口分流。九华山服务区出口封闭。
沪渝高速:大渡口往池州方向入口,太湖往合肥方向入口。车轴寺、殷汇、池州、九华山北、铜陵东、南陵西、南陵东、珩琅山、宣城西、宣城东、十字、广德西、广德、广德东入口。安庆往芜湖方向从九华山出口分流。广德往宣城方向车辆从广德东出口分流。宣城往铜陵方向车辆从珩琅山分流。东至往池州方向车辆从大渡口分流。马衙服务区、牛头山服务区、顺安停车区、天门服务区出口封闭。南陵服务区出入口、寒亭服务区、绿锦服务区出口。
宣城绕城高速:(全线入口封闭)宣城北入口。宣城互通广德往宣城北、宁国方向匝道以及宁国往宣城北方向匝道封闭。
宣桐高速:(全线入口封闭)孙埠、宁国北、宁国、中溪、皖浙千秋关入口封闭。水东服务区、中溪服务区出口封闭。
溧宁高速:皖苏郎溪、郎溪东、杨滩、甲路、胡乐、金沙、绩溪入口。黄山往广德方向从绩溪出口分流。宁国往广德方向从杨滩出口分流。月湾服务区、郎溪服务区出口封闭。
宁宣高速:(全线入口封闭)狸桥入口。南漪湖服务区出口。
沪武高速:林头、含山南、郑蒲港、太白岛、采石矶、皖苏博望入口。马鞍山往无为方向车辆从林头出口分流。太白岛服务区、清溪服务区出口封闭。合肥往溧水方向的车辆从含山南出口分流。
天天高速:和县北、香泉、和县西、无为入口。滁州往马鞍山方向车辆从和县北出口分流。石涧服务区、香泉服务区出口。
巢黄高速:(全线入口封闭)无为东、三山、繁昌北入口。繁昌东枢纽铜陵、芜湖往巢湖方向匝道封闭。
界阜蚌高速:蒙城、利辛东、利辛、利辛西、怀远西入口。蚌埠往河南方向的车辆从光武分流下高速。界首往蚌埠方向的车辆从蒙城出口分流。吕望服务区南区、四方湖服务区南北区出口封闭。
盐洛高速:亳鹿主线、皖苏泗县出口。泗县往泗洪方向入口。宿州往泗洪方向车辆从泗县出口分流。
六武高速:金寨、古碑、丁埠、天堂寨入口封闭。六安往武汉方向车辆在梅山服务区容留,武汉往六安方向车辆在长岭关服务区容留。
受雾天影响,限行管制:
沪渝高速:大渡口往安庆方向入口禁止七座(不含)以上客车、三超车辆、危化品车辆上道。
盐洛高速:渔沟站、泗县西、皖苏泗县入口禁止危化品车、三超车、7座(不含)以上客车上高速。灵璧、泗县站入口禁止大货车上高速。
济广高速:霍山、大别山东入口封闭。皖赣花园入口禁止危化品车、三超车、7座(不含)以上客车上高速。
安东高速:东流、东至入口禁止危化品车、三超车、7座(不含)以上客车上高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42224开头的身份证是哪的
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 天气:晴
第一次挣钱
安徽省泗县墩集中学七(4)班 何方义
作为一名不能挣钱的中学生,每天都花爸爸妈妈的钱,那心里可不好受啊!今年暑假,我口袋里的十八块钱是我自己挣的,那滋味,确实爽!
暑假有二个月,整天在家看电视,怪无聊的。一天,姐姐神秘兮兮地对我说:“小弟,别发慌了,明天咱们去干点有意义的事,你去吗?”“有意义的事?”我精神来了,“什么有意义的事?”“去集市摆摊卖东西。”“好哇,我去,我去!”我高兴地拍手跳跃。
第二天,我们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就急忙往集市上跑。这时的我高兴地就像大老板似的。平时爸爸妈妈都说我没出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今天我可要大显身手,好好大干一场,让他俩瞧瞧我的厉害,……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到了集市,找个摊位,把东西摆好,我们坐着等第一位顾客光临,可能是货太少,也可能是集市上同类的东西太多,我们摆摊已有两个小时了,却没有人买,甚至连个问价的都没有,火辣辣的太阳照着我们真的太热了,路边的树有气无力地耸拉着脑袋,汗水把衣服都汗透了,我受不了。
对面也有个卖同样货物的摊子,大概是这东西不走俏吧,摊主也在那儿走来走去。过了一会儿,摊主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个扩音器,“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十块钱五样,走一走,瞧一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经他这么一吆喝,我们的生意几乎泡汤,他的摊边有许多人在选东西,“我要三样”、“我也要三样”……忙得他乐弯了腰。其实,他的东西要十块钱,我们只要九块,可是没有人来我们这儿买,看来卖东西也得讲究方法,眼巴巴的看顾客大批大批地往那边跑,我们俩很着急。我正叹息着,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四十来岁的妇女带着小孩来我们的摊边,小孩子说:“妈妈,我要这个。”“别吵,让叔叔拿给你。”“叔叔!”妈妈老是说我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噍,不是有人喊我叔叔了吗。我兴奋又得意,麻利地把东西包装好递给那个小女孩。“多少钱?”“三元。”“给。”“谢谢!欢迎下次光临,拜拜。”拿着第一次挣的钱,我简直要飞起来了。那边的顾客听说我们这边只要三块钱,一窝蜂拥过来,忙得我们不亦乐乎。“阿姨、伯伯、婶婶、再见、走好、欢迎下次光临。”这么多文明用语都用上了,说得我们喉咙都哑了。太阳真亮,太阳……喜洋洋呀。
时间过得真快,下午四点我们收摊了,一盘算,每人十八块。看着挣的钱,说不出心里的滋味。“小弟弟,买根冰棒吧,润润嗓子,解解热。”卖冰棒的大婶和蔼地说。如果在平时,我肯定买一根,可这次,我犹豫了,这来之不易的钱,太珍贵了,我舍不得花。
这次挣钱,我知道了辛苦,体会到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道理,同时也学会了许多书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它将使我受用终身。
点评:俗话说得好:钱难挣,山难移。文章极言挣钱的艰辛,同样的货物,同行的竞争,炎热的天气……。可低廉的价格,热情周到的服务,引来无数的商机。第一次的感觉真好,第一次挣钱真爽!可能作者收获的不仅仅是那十八块钱,还有许许多多……
语言平实,娓娓道来,读来也生动有趣。
安徽省泗县智慧作文辅导 陶德智 荐/评
本文发表在《青少年日记 初中生版》2008年第9期上
342224开头的身份证属于安徽省宿县地区灵璧县,1998年改成341323使用至今。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的西南部,距离宿州市仅有30公里,与宿县、泗县、萧县毗邻,是宿州市的重要经济、文化中心。灵璧县拥有辽阔的历史文化和悠久的传统,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灵璧县始建于唐朝,历史悠久,历代称为“灵璧”。历史上,灵璧县曾是安徽省著名的文化发祥地,被誉为“安徽文化的摇篮”和“安徽文化的发祥地”。
自宋代起,灵璧县就有“灵璧镇”之称,后来,灵璧县经历了多次变迁,比如明清时期,灵璧县曾经被改为“灵璧府”,并且灵璧府曾经是安徽省著名的文化中心。
灵璧县气候特征
灵璧县上空大气环流具有明显的季风性质,气候受其影响较大。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强大干冷的蒙古高压和西伯利亚寒冷空气不断南侵,境内盛吹西北风和偏北风,气候干燥、寒冷、降水少。夏季(6—8月)多吹偏南风和东南风,气温高,降水量大且集中。
秋季(9—11月),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撤,西伯利亚、蒙古高压不断发展和增强南下,气压开始上升,气温逐渐下降,雨量也有所减少。春季(3—5月),西伯利亚、蒙古高压开始减弱,副热带高压增强,天气冷暖变化无常。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灵璧县